冬末春初,长江岸边,夜里多风,寒冷刺骨。
夺下军港之后,胡县令论功行赏,李平安数百人之中斩将首级,当得首功。
于是,当众封赏李平安将他的职位又升一级,提升为别部司马,赏千金,赐绢布百匹,侍女十人等等,赏赐颇为丰厚,众人纷纷上前恭喜道贺。
随后其他人也各有赏赐,大多是官升一级赏赐钱财若干。
营帐里,篝火正旺,气氛热烈,众人皆是推杯换盏相互庆贺,尤其是李平安身边聚拢的人数最多,大多是前来与他攀谈和恭维的,人数甚至比胡县令身边的都要多一些。
胡县令环顾左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里闪过一丝晦暗,心里想到此子年纪轻轻又有如此功绩,恐日后难治,还需尽早限制才行。
如此想着,胡县令便侧身对旁边一位心腹幕僚暗暗嘱托道。
到子时宴会方才结束,李平安喝的大醉,被自己的亲兵搀扶返回军营里属于自己的帐篷中,倒头便呼呼大睡起来。
睡了也不知有多久,忽然感觉附近有人正在接近,李平安瞬间惊醒,睁眼看去发现是胡县令身边一位心腹幕僚,正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只听他说道。
“李司马,大事不妙啊,巴郡城那边出事了。”
李平安闻言一惊,睡意顿时全无,赶忙询问详情。
原来,就在今夜子时,趁着月黑风高,一支从芙蓉城赶来的援军突袭了巴郡城外的营地,义军大乱继而大败,此时站在军营外还能看到从巴郡城处升起的火光。
果然,在西方山后天空变成了橘黄色,隐约还能闻到一股烧焦味。
出了这样的事种人全都意料不及,营地里的军官全部聚集在胡县令帐篷中商讨该如何应对。
有人建议现在就走,有人则反对说夜里情况复杂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引起士卒恐慌,不如等到天亮再走。
双方各执一词,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胡县令其实难以决断。
正头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坐在一边面无表情沉着冷静的李平安,胡县令便问道。
“李司马,如何看?”
李平安也非从前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结合这半年来自己的战场经验以及前世记忆里的影像资料,他先是制止了众人的争吵,然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以为既不应现在变逃也不应天亮再走,目前最要紧的便是派出斥候去巴城外打探情报。同时分出一支部队,前往军营外树林中埋伏,一旦有官军来袭攻营,便可前后夹击。军营之中也应立即行动,收拾物资行李,准备随时撤离。”
众人都是没有想到李平安年纪轻轻竟能想得如此周到严密,纷纷不由高看一眼,不再只把他当成一个武夫猛将。
但如此表现也让胡县令暗自警惕,心生不安,担忧日后李平安再建功劳,自己将难以控制对方。
此时不论各方心意如何,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应对眼前的危局,众人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同意了李平安的建议并迅速执行。
先派出斥候前往巴郡城,胡县令又迅速动员自己最精锐的亲兵卫队前往军营外设伏,同时也开始在军营之中紧急动员,一面召集士兵收拾行李物资,另一方面开始对俘虏进行甄别和招募。
这些本来打算明天再进行的,现在天色刚友见亮依然寒冷,却不得不把那些俘虏们叫醒,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义军,不愿意的就直接砍了了事。
结果收获俘兵二百多人,没有给他们分发武器,直接将其押送到了战船上看管了起来。
等到太阳冒出尖尖,军营里雾气散去几层,缕缕阳光划破天空照耀在大地上的时候,斥候终于返回并带回了五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