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又冒出关于那位生僻字作词才子的流言,自然在清河迅速的传开。
传言中有的说这位才子因为生僻字那首词写得太好了,扫了清河某些权势人物的面子,而被抓入大牢。
也有的传言说是,那位才子做的词太好了,使得某位想要俘获顾媚儿芳心的厉害人物,没有如愿,而受到报复被抓入大牢。
反正种种传言都指向,这位才子被权贵迫害并被抓入大牢。
而后又出现了这位才子,不但被抓入大牢,还被判决流放发配琼州的传言。
当清河城内街头巷尾,流传这位才子被判决流放崖州时。
清河城的百姓对此事的议论也达到沸点,言语中无不对这为才子充满了同情,都对权贵的行径充满了愤慨。
清河不同于他郡。清河崔家的权势比郡守还大。
所以清河治下的百姓对衙门并不是十分的敬畏。
要知道,凡在清河住惯的人,谁不和崔家沾点亲带点故的。
这些百姓们可不仅有市井平民,他们之中还有很多是文人。
崔家靠的是诗书传家,所以清河的文人学子也很多。
而这些文人们觉得,写出一首精妙绝伦的好词,便被打击,这如何能行?
要真是这样,以后谁还敢写出绝妙的诗词。
这些文人不禁上下串联,四处打听消息,一致要求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一时间清河的学子也是群情激愤,县学、州学这些清河的学子都聚集在郡衙门口,要求面见郡守,要求知州重审这件案子。
百姓们不敢随便闹事,学子们没有这番顾虑。
本来这些学子都自认都是天之骄子,此番又是仗义执言彰显文人风骨的时候,自是无所顾虑。
当然,其中有卫寒霜和崔安柿的多少推波助澜就不得而知了。
清河郡最近这几天流言传播如此之快,自不是无端发生的,而正是那天李行周嘱咐卫寒霜的策略。
对于这种事,有大熊的珠玉在前,崔安柿自然是轻车熟路。
而倚香楼,仗着人来人往,消息传递起来自然是更快。
倚香楼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散播流言正是他们的强项。
李行周知道,此时的文人官员大都爱惜羽毛,如果自己的案子搞的沸沸扬扬,引起郡守大人的注意,他多少要顾及下民意。
清河郡守宋义,最终听说了这件事,亲自到郡衙门口安抚众学子。
宋义保证一定把此案重新公开审理,还那位才子一个公道,好劝歹劝,才把众学子劝散。
不过让李行周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情在文人学子那里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还有学子去为自己请愿。
其实如果流言只在市井中传播,是很难引起宋义的注意的,正是学子们群情激愤为李行周请愿,才最终引起了宋义的注意。
其实连李行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事情为何能在文人士子间迅速传播!
毕竟有崔逾轮在这里,能不能传播开,还是个问题。
要知道,在清河,如果不经过崔家的点头,任何人都是寸步难行。
。。。
。。。
清河郡守宋义,已经五十余岁,但是在权力场上,也是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了。
自然能品咂出此事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
只是不知,此事是单纯的是在为李行周这个才子伸张正义,还是背后有人想给自己个下马威?
不过这几天市井流言,宋义也自有耳目来报,细细分析这些流言,似乎不可能是针对自己的。
看来确实郡里里有人想整这个叫刘旭的才子,这些流言估计是想帮助他保住他的人散播出来的。
宋义在清河本来就是个尴尬的地位,本来不愿意参合此事。
毕竟,很多时候,他这个郡守还没有崔家的那位老祖宗有权威。
直到后来,一个绿耳的年轻人拜访了他。
宋义是文人出身,对李行周这样的少年英才,自然有几分的欣赏。
再说此案,若如流言所说,寻常的市井斗殴,就被判流放几千里,发配崖州这样的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确实是太重了。
自己既然答应重审此案,如果再判如此重刑,怕是那些百姓及学子仇恨,就会全部拉向自己身上啊。
只是他搞不清楚是崔家的权势人物,到底是谁想整这个李行周呢?
不过宋义仔细想想,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再判此重刑,不管是哪个权势人物想整这个李行周,自己也只能扫了他的面子了。
把李行周判的如此重刑,虽然律法上说的过去,但于情理上来说,总归是不合适。
朝堂上个那个圣人,可是一直如崔王郑裴这些大族不对付。
如果自己一味的顺着世家的利益走。
保不好下个遭殃就是自己了。
怕就怕崔家的那些个神仙打架,波及了自己这个可怜的池鱼。
宋义自然是知道崔绿耳的。
他只是不清楚,这个意思是崔绿耳自己的意思还是崔家那位老祖宗的意思。
在宋义的心里,文人学子的笔比那些权势人物的能量更大。
如果李行周在这里。
恐怕会大叫一声好。
这世上最厉害的鱼是什么?
那就是流言飞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