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香香水公司是跨国企业,不仅仅登陆我国,在南美和东南亚诸多国家都有厂子。
这个厂子主要经营化妆品,在作为拳头产品的香水之外,还有许多套装商品。
在第一个喊出“比女人更懂女人”的口号之余,他们那在我国从未出现过的“直销”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
你要说,直销这个方式如今都烂大街了,名声还不怎么好,那我也承认。
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它在当年的名声就已经臭遍街了,只是故事刚进行到90年,臭味还没飘远。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直销模式,和现在还是有点区别的。
现如今你买产品,一个人可以买21份、42份、63份,但在当年,一个人只能买一份。
你把你买的卖给别人,你和别人就可以各再买一份。
换句话来说,你得发展自己的销售网,用“业绩”来换取购买商品的机会。
这手饥饿营销,比后来的某杂粮玩得可溜多了。
尤其是这“按人头”销售的策略,着实为难了一下以钻空子著称的国人。
一时之间,借身份证的行为蔚然成风。
也许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会问,一个人头一份商品,什么时候才能发财?
我想,我应该这样回答。
我父亲当时在足额发放工资的前提下,一个月能赚三百多块钱。
这在当时的工人阶级里面,已经算很高。
而加香公司的香水礼盒,一套就要三千块钱。
我父亲攒一年钱,也够呛能买一套。
有一个不恰当的比较,94年时,我家在郊区,我去市里上学得交借读费。
90年时一个香水套装,能换我读的学校一个借读名额。
再说个更不恰当的比较,我母亲之前在饭店传菜时,隔壁工人新村正在建设。
如今工人新村建成了,一套一室一厅卖5000元,一套两居室卖6000元。
两套香水套装,就能换一套房。
在这个年代,我父亲供职的工厂效益还算不错。
毕竟是自行车王国,在小汽车售价还是天文数字的时代,能买得起车,简直比你说自己有百八十套房子还有面子。
而奔驰宝马动辄二百万上下的价格,一辆这样的车,可以等同于三四百套工人新村的房子。
尽管车子这么贵,加香公司的高层,肯定是买得起的。
刚刚登陆经济特区一年,他们的利润便过千万。
一千万,是当时一个师父级别的工人,2100年的工资。
换个算法,也就是相当于两万五千个工人干一个月活的工资。
而我的姑姑,就在年末搭上了加香的末班车,为这个千万级的项目,贡献了自己绵薄的力量。
我四岁生日前的危机,多少也与这个千万级的项目有一点点关系。
时间向后流转至91年春天,我家楼下多了一间小卖部。
一楼刘奶奶家的儿子下岗了,实在没找到事情做,便考虑开一个小卖部。
因为他听更早下岗的哥们说,小零食看着不贵,其实不少赚钱。
实践证明,用一袋五毛钱的小零食,从小孩子手里扣出来五毛一块的,确实不容易。
不过,小零食的进价更低,一般来说一块钱能买一大排。
小卖部刚开门时,街坊邻居都碍着面子,有钱没钱也要来光顾一下。
两个月之后,就没有人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