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冷寂而黑暗的太空,那些微弱的星星仿佛隐藏于幕布之后,闪烁着难以察觉的光芒。一艘引人注意的飞船迅速掠过了这里,它浑身上下散发着银色的光芒。这艘飞船的主导意识体,正是苏旭阳。
此时,他就喃喃自语着:“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该死!行星生态学这个专业真难!”他的意识遍布飞船的每一个夸克之上,他与飞船本体就已经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他可以洞察飞船上的一切。
只见那一个个被人工智能操纵的人工粒子正在永不停歇的忙活着,他们以质量体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速(光速)不断的掠过一个微型黑洞的旁边,距离微型黑洞的史瓦西区域仅有一段极其微小的差距。利用引力弹弓效应,这些人工粒子获得了许多的动能,然后他们又得把这些动能传递给飞船的每一个粒子之上,否则,无论是多么坚硬的材料,惯性也会将其压碎。这些人工粒子的劳作下,飞船的加速度达到了50000G。
很快,一艘飞船就步入到了亚光速的行列。它只需要五秒钟,就足以跨越140万公里的路程。但是苏旭阳对于这个速度奇迹却毫不为所动,而是正在忙着接下来的工作。
那些极其精明的亚原子计算机也开始工作起来,将飞船的整体波函数进行了分量控制。这些早在20世纪就已经能够做到的,到现在仍然不过时。利用相对性效应,飞船的德布罗意波已经被扭曲的不成样子,仿佛一只阴险的毒蛇。下一秒,在难以计时的极短时间之内,飞船在时空的薄膜上荡起一层波浪,500万公里的距离瞬间跨越。
“这还不错。”苏旭阳心中暗暗想道。以这个速度来推算,到达E4,只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了。不过,这个时间还可以更短。
空间跃迁固然好,但是不知为何,总是令他心生厌恶之情。因为他觉得,把这些早已经在两个世纪前就过时的技术捧上神坛,简直是人性最丑恶的一面。而且,空间跃迁也并不是最有效的太空航行方式。至少,苏旭阳通过他的真空期望度数学模型发现,在一颗古老的行星旁边,可以稍微利用一下。真是幸运。
这颗行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被裹上了一层咖啡色的外衣。整体看上去胖而圆,但是周围尽是那些令所有太空旅行者感到讨厌的太空石块。当然,这些石块并不能威胁到飞船。苏旭阳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过去和将来也将清清楚楚的明白),就在飞船的后面部分的中心,有一个令他感到欣喜的东西。那是一小块被压缩成电子简并态的反电荷,不过这里的反电荷并不真的是指反电荷,而是指与电子的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只要通过合理且是有规律的震动,就能在飞船的周围漫布反电磁力场,就犹如磁铁在周围漫布电磁吸引能量场。毫无疑问,板电荷与那些正常物质的电荷之间会产生强大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犹如一个强有力的屏障,可以把所有的来袭给拒之门外。纵使那些太空石块具有多么多么高的动量,排斥力也会将它反射出去。
就这样,飞船肆无忌惮的直接深入到了这颗行星的卫星区域内部。那些太空石块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可怕,还以为只是一堆废铁,是不以为然的向其冲去。但是,当那些纷纷滚动的石块碰到了飞船所布置的排斥场时,一股巨大的力量立即作用于他们的身上,几乎是在一瞬间,有的朝着别的方向飞去,有的则是被惯性碾的粉碎。
“嗯,让我搜搜信息库……信息世界的信息越来越多了,堆成山了……哦,原来是D3。”苏旭阳像是漫不经心,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内心掀起了一阵很大的波澜,不错,他仍然记得那个在500年前就使用的古代称呼:太阳系。
他沉默了,现在只是想快点使用那个目前为止最为便利的太空航行方式。
找到这个地点以后,苏旭阳就开始工作起来。根据真空屏蔽原理,粒子的真实质量被隐藏了太多,真是可惜!不过,只需要动用一些小小的手段,就可以使这种屏蔽原理减弱,从而使得粒子的真实质量增加。就这样,可以迅速的从真空中汲取一些能量。当然,汲取的越多,还的就越多,他必须抓紧时间。
飞船的上部缓缓伸出了一个圆锥形的筒状物,并喷射出了一个速度为每秒3000公里的装置。当这个金球的装置距离飞船已经达到了3000万公里时,装置爆炸了,像是太空中一次短暂而灿烂的烟花,令人心旷神怡。那些刚刚被借走的能量立即派上了用场,就像是一次恒星爆炸一般,那些无处不在的幽灵般的粒子——虚粒子迅速被极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反引力能量场,与之前的重力场结合,片可怜的空间被迅速改变,呈现出爱因斯坦所描绘出的特定几何结构,那就是:
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叫虫洞。
虫洞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马上就要回归它亲爱的母亲(真空能量场)的怀抱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