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街道很宽敞,他们走的这条路应该是这个县城的主干道。
现在是傍晚时分,也到快到了下班时间。
这时,路上骑自行车的人也多了起来。
人行道上的人,有的提着装有肉类和蔬菜的篮子往家里走。
提着空篮子的人,他们脚步匆匆地快步行走着。看样子,应该是奔着菜市场而去的。要是去得晚了,唯恐只剩下一些老菜皮了……
到达港运站后,杨辰才知道,爷爷是带着他要乘坐渡船过到河对面的。
现在,渡船还在河的对面,没有开过来。
这是一艘车渡船,也就是汽车和人一起搭乘的平面大铁船。
大铁船的动力,是靠它旁边的一艘装有发动机的拖船来推动的。
大铁船是不能掉头的,它完全靠这艘拖头更换船头来完改变航向。
渡船的运作管理,也是有它的一套规定的。那就是,车辆先开上船停好后,乘客才能上船去。
轮到下船时,则是乘客先上岸,然后,才到车辆开上码头。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无论什么时候,安全生产总是摆在第一位的。
上船时,也有讲究。渡船的中间是停汽车的,过渡的人,则站在渡船的两边。
渡船要等到车辆和人都上去后,渡船才向着河对岸开去。
杨辰跟着爷爷上船后,爷爷从身上掏出了五毛钱交给售票员。
乘船过河,每人的票价是两角五分钱。
两人上了码头之后,爷爷带着杨辰又步行了十多分钟。
他们来到了一个大米加工厂的门口。
这个大米厂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杨辰的二伯父国励就在这里上班。
原来,爷爷今晚的落脚点就在这里。
“爷爷,你等下要找的人是哪一个呀?”
“是你国励二伯父。”
说到国励二伯父,杨辰的脑海里还是有一点印象的。
他以前跟着大伯父到过杨辰家里两次。
杨辰也知道二伯父在大米厂工作。
可是,没想到他会是在这里上班的。
二伯父是住在职工宿舍的二楼,四个人一个房间。
二伯娘在弦锣村的家里务农。
说起来,二伯父杨国励,他也是弦锣村唯一一个捧“铁饭碗”的人。
在村里,都得到好多人的羡慕呢!
家属没有跟着来厂里,他属于“单职工”。
因此,也只能住在集体宿舍了。
今天刚好是二伯父上夜班,爷爷推开门口时,他已经坐在自己的床上抽着旱烟。
看见爷爷和杨辰的到来,二伯父站了起来,他走到门口,热情地打着招呼。
“二叔,杨辰,里面坐,凳子少,你们就坐在床上吧。这些工友都去上班了,还没有下班呢。”
二伯父指着宿舍内的三架空床铺说道。
按照辈分来排,他把杨辰爷爷叫做“二叔”称呼。
接着,他从床头柜的热水瓶里倒出了开水给这爷孙俩喝。
“你们先喝一下开水,等下我到食堂帮你们打两份晚餐上来,就在宿舍里面吃。条件就是这样了,将就一点吧。”
二伯父看着爷爷,满脸诚恳的表情。
“没事,能吃饱就行,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你以为是哪里的人啊。”
爷爷不在乎二伯父简单接待。
晚餐的饭菜,是二伯父用他的餐票从食堂里打回到宿舍里来的。
饭是用瓦罐装上米,加上适量的水,放在大“蒸笼”里面蒸熟的。
每一罐饭是四两米,再加上一份青菜和几片猪肉。
一份晚餐,一共是两毛五分钱。
洗澡后,二伯父吩咐爷孙俩早点休息。
明天,他要带着爷爷和杨辰到溪山去玩,尽一次“东道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