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紧不慢的日子,终于还是来到了年关。这是孟良来到西北之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真是道尽了远在异乡的游子心里最真切的念想。
孟良有点想念家乡的乡间小路,想念家乡的麦田气息,想念家乡卖的那种他最爱吃的芝麻很多的热烧饼。当然更想念自己的双亲,自己刚娶过门的老婆,以及现在估计已经开始牙牙学语的小女儿。
其实之前念书的时候,在豫省老家的那么多次春节,孟良多少已经感到腻歪了。由于这一脉他家一直都是这个姓氏的长子长孙,代代累积下来,他跟自己的同龄人已经差了一整个辈分。也就是看起来差不多大的同村人,大部分他都需要喊叔叔伯伯。
说起来辈分,孟良想起来老家那边一个闻名周围很多乡邻的可笑故事。有一个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同龄人,姑且叫他张三吧。此人跟孟良的情况类似,在同村同龄人之中辈分最小。出门碰见人总是要喊叔叔伯伯,甚至他的爷爷,太爷爷,祖爷爷也是满村都是。
后来张三出门在外做生意赚了点钱,自以为身份变了,不情愿逢人就低一头喊长辈。闭门在家左思右想了一个主意,他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所有长辈一起吃了顿饭。席间酒肉正酣时,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想让在场长辈们做个见证,以后把自己的辈分提高一辈儿。
听及此要求,满座长辈们相视一笑,继续吃喝。快吃完时,辈分最高的老太爷抹干净嘴发话了“在坐的爷们都同意你提高辈分了,你自己选吧,是想跟你爹一辈儿?还是想跟你爷爷一辈儿?”
听到这个问题,张三愣在原地,思索良久冷汗淋漓。狼狈的收了残席,从此再也不提给自己增加辈分的事情了。
每年春节,作为长子长孙,孟良都是天不亮就带领一大群同辈分的弟弟们一起挨家挨户磕头拜年!老家周口那边的习俗说不上好坏,一个地方一个规矩,讲究天不亮就必须拜年到位。如果谁天亮了再跑到某个长辈家磕头,就显得不是很礼貌。关系好的长辈笑骂几声,关系不好的长辈为此记恨个一年半载都有可能。
那边讲究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尽量早起,预示着新的一年里都会早起,勤奋能干。如果谁谁新年第一天睡到日上三竿,那就十足一个懒蛋,估计年头到年尾都是懒懒散散。彼时的农村人,最最看不起的就是懒惰,这样的人想说个媳妇那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媒人都会提前去村里打听年轻男女的品行如何,说起来村里的著名懒汉,那可真是用一个词来形容“罄竹难书!”可想而知,得了这个名声,还怎么讨媳妇?
今年二叔家里的收入应该还不错,借着进货的机会,让孟良置办回来不少年货。有平时很难吃到的桃酥,也有一些野蘑菇,黑木耳之类的干货,重头戏是二叔家跟一个冯姓老爷子两家一起杀的一头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