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看出了郭旭的进退维谷,吴通从县衙门口的踩阶而下,来到了郭旭身旁,语气和缓地轻声说道:“郭旭贤侄,此事其中缘由你最清楚。你若现在带人退去,看在令尊的面子上,本县可以不追究你围堵县衙的责任。否则,事件一旦激化,即便有你父亲帮你运作免去死罪,但是相应的活罪可是难以逃脱的。孰轻孰重,还请贤侄三思啊!”
若是唤作一般的普通人胆敢有如此以下犯上的言行,吴通早就直接下令让手下将其打发了。要是有情节恶劣者,可能还会抓起来好好教训一顿。
但这次面对的是郭旭,其背后站着的是以“汉河狂侠”郭刚为代表的江湖势力,寻常的口头警告自然是吓不到郭旭这类有恃无恐的纨绔膏粱。
若是郭旭等人只是在县衙门口围堵示威,吴通倒也真不好强行命人进行驱赶撵散。吴通只能选择尽可能地采取一切办法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作为吴通这类官场中人惯用的策略,使用起来一向是屡试不爽。
果然,当吴通把这番“给台阶下”的话朝郭旭一说,隐隐之间便看出来郭旭似乎已有退缩之意。
只是少年人的自尊心作祟,郭旭暂时并不愿意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灰溜溜离开。
“范阿翁还没有出面呢,岂能让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此事揭过了。”郭旭心里不甘示弱地想着。
吴通那番话说完之后便静静地等待着郭旭的表态,然而就在他以为郭旭是在权衡思索的空当,实则郭旭是在焦急地等待着身后的范重出面。
就在吴通和郭旭双方话事人彼此静候期间,新合县衙大门处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氛围之中。
正在场内的形势眼看着就要陷入僵持局面的时候,“好一句‘依法办事、论罪当诛’!吴明府当真是尽职尽责啊!佩服佩服!”这时,从拥堵的后方人群里发出了这么一句感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随着拥挤在前排围观的百姓或自觉或被动地朝两边散开,才看到后方竟然还放置着一顶配有四名轿夫的肩舆,肩舆的檐子用白铜装饰。
肩舆的得名是因为有“以肩举之而行”的特点,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可以把它作为代步工具。
初期的肩舆为两根长竿,中间放置一把椅子用来坐人,其上并没有覆盖之物。后来,在椅子的上下及四周增加遮蔽物,其状犹如车厢,并加上各种装饰之物,使其乘坐愈发舒适。
像目前的这一顶肩舆,它的四周既有帷幔遮挡,上方还加饰了华盖。不仅能够用来翻山越岭,而且显然是上层达官贵族的代步工具。
要知道,在李唐皇朝,肩舆是只有朝廷高级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特殊待遇,地位较低的人是不能乘坐肩舆的。
卷帘掀开,走出一位身高不过五尺一寸,年逾古稀,留着山羊须的白发老者。
虽说那老者步调缓慢,可身上自然携带的那种高位者气势,使两旁的百姓又紧张地后退了几步。
看到山羊须的白发老者后,吴通心里大惊:他怎么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