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券的到期兑付本息是固定的,但是很多人都是强行摊派的,体制内很多人都是用工资买了,过了一年才能到期兑付,急用钱的时候又没有地方卖,比定存利息高点但是流动性极差,一般的小县城要是有黑市收这玩意,一天时间能收好几万。
李星火在回帝都的飞机上就拟定好计划了。其实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用启动资金去买国库券,买回来不卖到魔都,而是给中国银行的东风同志送业绩,抵押给他再贷款出来继续买。自己低于票面的96-99买回来,抵押给东风的区分行,然后拿到96左右的贷款,在然后用贷款去各地继续收购国库券。循环往复直到买光能买到的全国各个地级市或者有自家网点的城市的国库券。到了兑付本金利息的时候,自己就能还款给东风同志的分行。
比如98买回来的1985年三年期国库券利率是15%,到期兑付本息合计115元,他可以赚17元。
而如果和杨百万一样,花费104买,112卖,只赚8元。这中间有一倍的利润差,无非是多了一道手续去银行办抵押贷款嘛。
老杨可以112卖了开启下一轮104进货,李星火也可以先找林东风林行长抵押贷款,支付年化8%的利息贷款96-98出来继续买。假如李星火来回倒腾的次数和老杨一样多,利滚利之后收益比例起码是他的三倍以上。因为抵押时间不可能有一年,最多两三个月就到期了。倒腾国库券的有利可图的时间窗口也就半年。假设能倒腾一百次,老杨本金是10万,那就是1.08的一百次方,那就是2200倍利润。算上车马费、餐饮费、住宿费、保镖费、后期利润下降等等打个对折。那就是1000倍。他又不是铁打的,不可能连轴转,而且后期不可能亲自跑,三五天跑一趟最多了。带着堪比集装箱的现金去收国库券也不可能,后期规模上不去,没那多券源。再打个骨折,那么老杨原始资本能滚到500万。
而李星火就不一样了,他的本金多,起步起码就是3亿的资金,每趟利润17%-18%。全国各地都有网点可以充当收券点,拿到券之后利用免费的自家送货物流车队就能送来帝都,可以连轴转,现金也足够多而且分散各个网点,安全且灵活。这么一算,理论上能达到1000万倍的收益率。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全国这么多年发行的国债总共也就400多亿。券源并不是无限的。而且林行长也没那么大权限批几百亿的贷款。因此利润倍数必然低于老杨的50倍。有个10-20倍就偷笑了。毕竟他有一个亿的本金呢。
这几个月来李星火折腾了那么多事,也就搞出来了150多个巨擘门店,平均每家店也就只能给李星火提供5万左右的日销售额,利润不足两万。这也就是300万的日收益,真正大头还是蔬菜和商业贡献的。日进斗金真的不是开玩笑。
他为什么要去赚这20亿的利润呢,就是为了扬名啊。有钱有什么用,不能见光啊。他可不想被时时刻刻盯着,必须找个项目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人能动无人敢动的爱国社会资本操盘手。
让中国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三方斗地主的蛊池早日成形才能早日解放生产力实现民族复兴和全产业链啊。国库券上能赚的钱也就是共富正常业务半年利润,相当于轻松收入翻倍了,这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比共富商业强的项目。
到帝都之后,立刻约见林行长。在便宜坊包厢坐下以后,李星火就开始阐述计划了。
他也不怕泄密,毕竟这需要林行长的配合。听完李星火的计划他也激动了。无风险贷款,这可是所有银行最渴望的贷款合同啊,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是不可能违约的,基本上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就等于黄金或者现金,因为随时可以去央行贴现。“怎么样,林行长,利率可以商量商量吗?”
“什么林行长,李总以后叫我东风或者东子就行。利息可以谈,银行躺着赚钱,这么好的事总行绝对会批准,我觉得最低可以给到6.5%。”
“那好吧,你以后也别叫我李总,叫我星哥就行,我就比你大一个月,这样亲切。也别6.5了,就7个点,多的就算你的功劳,不让你辛苦为难。”
用企业资金去抄底国库券属于擦边行为,关键利润就在于银行的折扣率而不是利率,这涉及到杠杆倍数。如果是99折就是一百倍杠杆,如果是96折那就是25倍杠杆,收益率能差四倍呢!
一般人拿国债去抵押贷款最多95折。林东风同志据理力争给到了98折,而李星火也玩了一手金融创新,从群众手里收购国库券用的是90元现金和18元共富蔬菜代金券。这就是违规了啊。代金券也是委托老朋友文汇印刷厂印刷的。看着和第四套人民币色系一样,面值一样有10元、5元、2元、1元的,就是内容不一样的代金券,李星火感到很欣慰。自己总算圆了’画家’的梦。
这代金券拿到菜场就能当钱用,老百姓也乐意。毕竟比预料中的104多卖了4块钱啊。分销商拿到代金券能抵扣货款也不吃亏。而这些代金券对于共富蔬菜来说只微不足道的一点销售额让利,记账的时候就计算成损耗或者营销活动费用就做平了账。
相当于李星火用90元买的国库券拿到银行贷款拿到98元,一年利息7块钱,如果做违规的利息前置的话,也就是只给91元贷款,也等于是白送了李星火一块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李星火的贷款抵押物折扣率不是99折也不是95折,而是 108.888折。这算是严重违反会计常识了,张大姐看到数字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这数字也太吉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