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一年(1351),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迎来了他的末日。
我们的谜底揭开了,现在看来,脱脱坚决要求治理黄河的愿望是好的,但他不懂得那些反对的人的苦心,元朝那些腐败到极点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现在他终于要尝到苦果了。
当元朝命令沿岸17万劳工修河堤时,大家都很高兴,脱脱认为问题将要得以解决,而那些各级官吏也尤为兴奋,毕竟皇帝拨下来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也是可以从中捞到好处的,反正那些人的死与自己无关,这可是一大笔收入;那既然这些都拿了,工程的费用就不能坐视不管了。就算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
这就是这些管河务的捞钱的方法。问题来了,那些不管河务的人是怎么捞钱的呢?其实很简单,既然工程已经这么大了,那就必然有徭役的指标,找那么十几个人来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回答,修河堤。
不想去?拿钱!
没有钱?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来!
每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真想咒骂几句。
可怜的脱脱啊,一个好的理论家,却不是一个好的实践家。
接下来就是已经编写成电脑程序的老把戏。拱当民工们挖到山洞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原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又了。他们的起义与之前的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建教。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每一次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被镇压、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地记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也省了。
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人只会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限度,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在极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便得他不得不仔细地考虑。
大家可能会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果断的英雄。可实际上呢?朱元璋可能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选择时,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