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赵榛的计划,出汴京以后就如同龙入大海,虎入山林,天地之大,只管按自己的想法纵情捭阖。
出使金军纯属向赵桓寻找的无厘头理由。
赵榛会将自己平白无故地交给金人?任凭宰割?绝无可能!
出使不过是赵榛出走汴京的由头。
不过刚才流民相送这一幕,深深震撼赵榛。
他可以一走了之,他甚至可以尽己所能,带上自己中意的人一起走,但广大百姓当如何?
战争如同洪水,百姓就是面对洪水的第一道堤岸,将不可避免首先面临洪水肆虐冲击。
汴京一旦陷落,城中的百姓必定最先遭殃。
两军相争,手无寸铁的百姓才是最大受害者。
绝不能袖手旁观。
想到这,赵榛准备将几个教授唤到身边吩咐几句,队伍此时突然停住了。
董策从前方驱马而来,到了赵榛跟前翻身下马,禀道:“殿下,前方就要出城,是否让兄弟们先解决方便之事再行赶路。”
赵榛听他这么一说,举目看过去,发现已经到了沈充宅子附近。
三天前,赵榛在遇仙楼与沈充会面时,交代过他们一家如何混入出使队伍,此事专门嘱咐了董策,董策此时过来汇报,自然是依令而行。
此时提出解决方便之事乃是借口,目的是让沈家人乘机混入出使队伍里。
赵榛顾不上刚才生出的主意,冲董策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董策又骑上马,举着马鞭,在虚空中狠狠抽了一记,大声喝道:“出使人员听令!眼下出城在即,出了城门之后诸多不便,信王下令就地解决各自不便。给众位一刻钟时间,四周寻找茅厕,方便干净后轻松出行。”
董策的命令让众人手忙脚乱,却不知道哪里好出恭?
出行队伍里男女老少都有,彼此熟悉,总不能随地便溺。
却见朱大泰和几个侍卫冲到路旁的几户人家,砰砰砰敲起门,一边敲一边喊道:“开门!开门!爷爷是行军的队伍,吃坏了肚子。快给爷爷开门,爷爷我要方便方便!”
屋内人显然被吓坏了,老大半天没有回应,后来实在耐不住嘈杂的敲门声,才颤巍巍地把院门打开。
朱大泰几人立即钻到各家院子里,顿时咒骂声、哭闹声、解溲的舒服声……声声入耳。
出使队伍中有人吃得早,吃的又是稀货,腹下早已储存了一肚子溲水,也有到点要大解的人,都有此需求。
有朱大泰在前榜样,于是纷纷照葫芦画瓢,敲开周边街坊的门,借用茅厕。
天色虽早,但这附近两条街的住家早早被他们敲开,家家门户大开,人员进进出出,一时间热闹无比。
董策与几个侍卫直奔沈充家门,未敲几声,院门应声而开。
董策一抱拳:“借贵宝地方便一下。”
说完,不待院里的人回应,在侍卫簇拥下毫不客气推开开门人,径直进了院子。
不一会儿,几个身影从院子里走出来,穿着与出行人员无差。
当先一人一身侍卫服饰,快步走到赵榛跟前,抱拳施礼,小声道:“草民拜见王爷殿下。”
赵榛定睛一看,是沈充的次子沈汉,后面跟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低着头不敢说话。
赵榛跳下马,打量沈汉一番,见他十六七岁的模样,不过方脸大耳,口阔目烈,腮上须髯正处形成之时,隐隐间好像一层黑绒覆盖在脸颊四周。
他生的是勇猛之相,不像沈充文人做派。
相遇那天正值深夜,赵榛未看清沈汉的模样,这次看清楚了。
从面相上赵榛已经把沈汉的脾性摸出了八九,于是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
见他一个人出来,赵榛便问道:“你爹呢?”
沈汉正要回答,董策急匆匆地赶过来禀报:“殿下,这是沈局丞留给您的条子。”
说完,将一个纸条递给赵榛。
赵榛接过来一看,是张巴掌大的纸头。
纸头上用蝇头小楷端端正正写着一行字:“为李君寻贵重物事,可先行,莫等我。”
李君自然是指那天接头赵榛用的李公子暗号,字条乃沈充留给赵榛的无疑。
赵榛不解地问:“这是何意?”
董策急忙将嘴凑到赵榛的耳边:“殿下,今早寅时时分,沈局丞在家中留下这个条子后便离了家门。只嘱咐家人一切听从王爷安排,他也请求王爷一路照顾好沈家上下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