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多武夫,但自从有传闻说皇帝陛下喜欢诗文后,京都又多了许多喜欢附庸风雅的文人。
所谓有所好,下必效之,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怎么说,文人多了,文人之间常举行的活动自然也就多了。
比如说诗会。
其中最热闹,规格也最高的就是靖王世子诗会与太子府诗会。
近年来,庆帝默认太子二皇子的争斗,两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众所周知,靖王世子又与二皇子关系亲近。
所以,这所谓诗会,也能说是两位皇子拉拢人才的一种手段。
民间更有传闻,只要有本事进入这两家诗会,那等于半只脚踏入官场。
传闻自然也并非空穴来风。
进了这俩家诗会的文人骚客,科举无不高中,到最后无不是地方官员,甚至运气好还能进翰林院。
成为翰林清贵,再熬个几年,成为六部主事。
所以,能进这两家诗会,无不是那些报国无门的科举子弟羡慕对象。
但,李承业是例外的。
他一点也不羡慕。
但太子亲自门邀约,他不给这个面子也说不过去。
“还有多久到。”
对于古代的马车,李承业是深恶痛绝,和前世超市门口那个摇摇车一样,路好些还行。
但庆国肯定是没有柏油路,最多是青石板铺就的。
而太子办诗会,肯定不能够在东宫办。
李承业便要一路坐着马车到太子在京都郊外的别院。
昨夜吃的晚饭差点没被晃出来。
还好是习了这么久武,不然以他这年纪的小身板还真不一定能遭这个罪。
“还有多久到……”
“回殿下的话,还有最多一刻钟。”
正驾车的洪竹大喊道。
“一刻钟。”
听到准确回答,李承业松了口气。
洪竹是宫里小太监,原本是在御膳房当差,但洪四痒见李承业身边没有人照应,便将洪竹调到了李承业身边。
而洪竹到李承业身边,自然也是矜矜业业,外加人又机敏,识分寸,深的李承业满意。
最后,李承业只想说不愧是能成为小范大人密探的人才。
马车一路晃晃悠悠来到了太子别院前。
此刻的太子别院,几名学子正恭恭敬敬的朝一名青年行礼。
青年身着衮袍,端的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样。
而到访的那些文人也断然是没有想到,太子竟会如此礼贤下士,亲自到门口迎接。
瞧见皇家专用款式的马车驶了过来,太子仿佛松了口气。
大步流星的走到马车前,俨然一副要扶马车中坐着的人下车的模样。
“太子殿下还真是求贤若渴啊。”
这一幕,也是让许多文人看见了。
不由得有些讶异,他们可从未想过太子能礼贤下士到这种地步。
能到院门迎接,便已经是他们不敢相信的礼遇了。
“这马车坐着的是谁?”
“不知道,要是我也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死而无憾了。”
不过当他们看见从马车下来的是一位身穿红色小号衮袍的稚子时,心中那份羡慕立刻消散。
转而立刻躬身行礼。
观李承业身着服饰,他们便知道这人绝对是宫中皇子,但他们并不知道,该参见哪位皇子。
一时间,场内之人只能弯着腰拱手,嘴里半天憋出个响屁,看得人尤为尴尬。
最后还是李承乾看出他们的尴尬,开口解释道。
“这位是孤四弟,就是想出摊丁入亩的那位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