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更叔自己就拿了主意,等于开辟了莱州的商路。
就这样,赵彦横跨两个州府的计划无意间达成,而且沿途都有了亲戚作为眼线。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赵彦将堪舆图拉近,轻轻敲了一下黄县位置。
如果他们进展快的话,先把窝边草吃了。
......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忙忙碌碌中飞速流逝。
崇祯十一年。
赵家寨日新月异的变化惊呆了每一个人。
从衣不蔽体,饿殍遍地,再到棉衣在身,面色红润,不过就是赵彦到来以后的半年时间。
现在赵家寨的负担依旧很大,三千人就有一千兵马。
除却老幼妇孺,差不多还有五百辅兵。
无论是哪个朝代军民都不可能是一比一的比例。
可也就是赵彦的外挂,能让许多消耗品凭空而来,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
现在赵家寨需要的不是增兵,而是生产。
赵彦一直在四处搜罗船只。
作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最重要的一个州府,从这里向北可以直达金州卫,也能直达山海关。
渡海运兵,崇祯不但知道,而且还下旨督造过船。
可是赵彦知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大明朝廷根本拿不出钱来造船。
现在,仅凭赵家寨的工匠根本造不出来,即使有现成的图纸,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现成的舢板,也是渔民们近海捕捞应个景而已。
大明朝的海禁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即便如此,怕是找遍登州海岸也很难找到几条大船,以赵家寨现在的人脉,也得不到南方的船只关系。
正当赵彦陷入深思时,有人推门进来惊醒了他。
“瑞安,坐下说话。”
打过招呼,他笑着看向赵瑞安。
半年的时间,已经让那个不苟言笑的青年脸色更加冰冷,浑身流露出生人莫近的气息。
这个火枪队队长,宛如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赵瑞安面色如常的给赵彦倒了一杯水,这才坐了下来。
“船的消息,莱州那边也是刚来。”
“以前登莱巡抚是袁可立袁大人,建立了一批海船,是为了防范倭寇,还有偷渡过来的鞑子,数量并不多,那批海船也都被孔有德带走了。”
“莱州府的火器没剩下多少,基本都废了,库里还有些火药,不知能不能用。”
“咱们眼下的船装不了几个人,所捞到的鱼获也有限,更叔打听了一下,莱州有造船匠,能给咱们造大一些的,不过木料很难买到。”
“听说要是跨海的话,咱们这种渔船也能过去,就是受不住风浪。”
剩下的话赵瑞安没好意思说,就是在船上放个虎樽炮,估计都能沉了海。
也就是说,现在赵家寨的情报网还不健全,得到的消息还是少。
“这样,告诉更叔,在商铺派点精明的,不拘什么消息就传回来,这样咱们也有个说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