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朝廷,不过得等一等。想我族太祖爷爷开辟大宋,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尚且成事。”
十年不平,一鸣惊人。
老族长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赵氏族人不止会隐忍,还会伺机而动。
......
以往练兵,赵彦都放开手脚让几个队长自己去找思路。
直到近来其他诸事安排妥当,他才有空去看成果。
一大早,天色晦暗。
赵家庄靶场。
由三百人组成的火枪队,分别开始了三十步,四十步和五十步的常规训练。
这支一开始就被赵彦推崇的火枪队,由他的左右手赵瑞安负责。
而这些队员,也是经由族老们选拔出来的青壮。
光是看他们一静一动,肃穆而立,扛枪上肩等一系列动作,就知道精兵已成。
火器在明末不算是稀罕玩意。
先不说明成祖朱棣亲手打造神机营,就是前些年奴酋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击中受伤而亡,也足以让朝野内外重视火器。
可是现实很残酷,没有强大的后勤储备,专业的训练人员。
这玩意在明军手里充其量就是个烧火棍。
不同于匠人手工打造,赵家庄的火枪队所持燧发枪,皆是系统出品,精钢打造。
只要保养得当,这些枪械应对高频次高强度作战绝非一般火器。
此刻,三百人排成两个方阵,分别三排。
在他们身上绑着一条束带,里面装满了火药包和铅弹。
三通鼓后,所有人集合静默而立。
来到一侧的赵瑞安吩咐旗手举起了信号三角旗。
“开始装药,准备作战。”
“哗!”
随后响起一阵拉开火药舱的声音,火枪手取出火药包咬破,倒进药舱的同时,将舱门紧扣,压实了火药。
另一个手迅速抹出一粒铅弹塞进枪膛,把长杵连捅两下同样推紧。
这样的装弹程序,按照赵瑞安的要求必须在十至十五息完成。
尽管已经训练了三个月,可是仍然有人铅弹掉地。
“出列。”
一声怒吼,响彻在靶场之内。
装填失误的士兵低着头,拎着枪沮丧地来到队列之外。
赵彦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赵瑞安成长得很快,在训练场上不容私情,一丝不苟。
赵瑞安冷漠着脸从众人面前走过。
“鞑子精于骑射,一旦提速,最多三十息就能冲进我们的阵中。任何失误都会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归队,继续练。”
“得令。”
受训的几名士兵再次面无表情,回到阵中重新装弹。
“抬。”
随着黑色三角旗扬起,士兵们扛枪上肩,瞄准了前方。
“开始检查。”
赵瑞安再次发号施令,有几个人迅速跑到火枪队的阵型中进行挨个检查,同时,在考验众人的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