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佛像是高更对东方佛教文化的诠释,有着大智慧,看透世间万物、大彻大悟的人才是真佛。众生只有受尽苦难,才会修行成佛,不用在世间轮回。高更借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人生观。
整幅画面的色调呈现出有节奏的韵律感从右至左高更用蓝色、绿色,逐渐过渡到鲜艳的橙色再到粉色,画面的左、右上角采用了明亮的黄色,深色调的背景突出了棕黄色人体结实、朴实和自然美。画家采用冷色调衬托出生的婴儿,白发老人的背后则用浅粉色作为背景。这表明高更,虽然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磨难,但内心还是希望在生命的终点也应该拥有美好的生活的愿望。
高更想象自己的作品是一幅“敷在黄金墙壁上两角受损的湿壁画”[1]。高更用一幅风景画展现了人的一生,生与死是他思考人生的主题。这幅作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高更给这幅作品取名《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思想的标题,也就是说高更在经历了世间的沧桑以后,他对世界产生了深度的思考,同时也困扰着他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
尽管高更在塔西提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高更的笔下的塔西提却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他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这是他心灵的归属地。高更在塔西提创作的作品充满了原始部落生活的神秘感,他带着深刻的思想和全新的绘画理念进行艺术创作。
高更在其作品中试图抛弃西方绘画中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运用的透视法和三维空间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时空一体化、平面化、简单化的表达方式。高更这时候的作品与自己前期的创作风格有了一些区别,他把综合象征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更加简单的色块、简洁的造型、质朴的线条,同时吸收了原始艺术的表现方式表现神秘的原始部落的生活。高更的作品在艺术上散发着自然淳朴的气息,充满了原始野性美的艺术魅力,画家用画笔洞察人心,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纯粹的情感。塔西提成就了高更的梦想。
高更摆脱了当时欧洲画坛的僵化的绘画观念是画坛的另类,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认可。评论家认为高更的作品充满了“野蛮”和“原始”的艺术。
我们总结高更的一生,可以看到高更人生中有两次重大选择。第一次,1883年高更放弃了优渥、富足的生活选择做一名画家,他选择了自己喜爱并深情投入的艺术事业。这无疑是他对未来的画家生活充满了期许。
第二次,1891年高更选择前往塔西提岛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这是高更经历了画家压抑、穷困潦倒的生活之后的一种选择,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生活的负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的内心痛苦、彷徨,他向往自由而又真诚、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世界,塔西提可以说是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和天堂。前往塔西提,这是高更对原始部落生活的渴望;逃离现代社会,追求自己的伊甸园是高更的一种精神追求。
长期与当地部落人一起生活的高更其作品也表现出原始与粗犷的美,他在艺术上追求自然、淳朴和简约的表达方式。高更在色彩的运用上简单、淳朴,直接,他没有用过多的技巧,人物造型粗犷、单纯质朴,人物性格突出。高更晚年的作品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更具有装饰性,更具有艺术魅力。
高更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呐喊和反叛精神的反应,为当时的欧洲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所不容,这也使得高更在精神上备受打击。高更的作品是他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高更狂热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创作也为现代艺术开辟了道路,高更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开拓者。
[1]《高更-探寻生命本真至美的倔强灵魂》【美】琼.哈格罗夫李炜译 CITADELLE &MAZENOD、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p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