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朱祁镇的宠信而迅速升职。
在朱祁镇即位八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掌握票拟权的阁臣互相制衡。
......
朱祁镇是幼主,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说,老朱认为的的确需要有人制衡住阁臣。
但这并不意味老朱认可宦官充当制衡的棋子啊。
......
三国,汉昭烈帝刘备时空。
“又是宦官,没有宦官就无法有所制衡了吗?”
经历过汉末宦官和士人激烈的生死斗争,刘备还是挺在意宦官掌权的。
......
王振起初不露声色,并与“三杨”为首的辅政大臣关系融洽。
王振曾在张太后带着朱祁镇去功德寺拜佛时巧妙阻止此事。
又在朱祁镇与宦官踢球时进行劝谏,由此博得“三杨”的好感。
太皇太后张氏也注意裁抑王振。
张氏曾在正统二年(1437年)召见“三杨”及张辅、胡濙,要求朱祁镇听他们的话。
一切事务必须五人赞成才可施行。
随后太后即以宦官王振“祸人家国”为由要赐死他。
朱祁镇跪地为之求情,王振才免于一死。
还有一次,太后派王振到内阁询问一项政务,杨士奇还没票拟,王振就先做出决定。
杨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议。
太后也鞭挞王振,让他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如再犯就杀无赦。
但也有观点认为,张太后只是警告王振,无意处死他。
“三杨”等本身也不具备压制王振的能力与气魄。
因此王振的权势即使在正统前期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正统四年(1439年),王振裁决杨士奇和杨溥之间围绕廖谟杖杀驿丞案的纠纷,令太后满意。
从此王振日益膨胀,内阁凡有纠纷,都由他裁决。
此外,王振还不断教唆朱祁镇对大臣采取严厉态度。
先后借故惩置了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僚。
并处罚了没有及时弹劾的言官。
言官鉴于朱祁镇的态度,也频繁参劾大臣,王振借以立威于群臣。
正统六年(1441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
朱祁镇于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并颁诏大赦天下。
此举意味着朱祁镇实质亲政。
翌年五月,举行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
同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
三杨中的杨荣已在两年前去世,另外两杨年事已高。
加上失去了作为后盾的太皇太后,也随之失势。
朱祁镇至此完全乾纲独断,而其所亲信的宦官王振的声势也如日中天。
这从王振在奉天殿落成宴会上破例出席并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
......
大明,洪武帝时空。
朱元璋感觉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的感觉。
光幕不是说朱祁镇是大明战神的吗?
可我老朱左看右看,愣是没看出哪里配得上战神这个称号。
战神?
哪个战神,连自家的太监都约束不了。
竟容王振一个小小的宦官,嚣张到自比周公?
还自比周公,你怎么不上天呢?
一边的朱棣也很是困惑,自己同样没看出朱祁镇到底有哪里厉害的?
不过,朱棣想了想,兴许朱祁镇打仗真的很厉害,只不过政治笨蛋而已。
不然,朱棣也解释不通,为啥朱祁镇被光幕称为大明战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