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现在已经有了科举的雏形了,但是说实话,李世民自己知道很多东西还不够完善。
这当然跟科举制在大唐发展时间还短有关。
但李世民同时也认为,朝廷没有大力和坚定的持续推行,才是科举完善缓慢的首要原因。
至于为什么没有非常大力坚定的持续推行,道理也很简单。
就是在看到光幕之前,李世民其实也对科举的作用没底。
说白了,李世民又不是先知。
他也不知道要不要全力推行科举制。
要知道,在大唐这个时候,科举制发展还是阻力重重的。
这种阻力既来自于旧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来自各个强大的世家。
这让李世民的心里难免打鼓,之前,他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大力坚决推行。
要知道,这意味着大量政治资源的投入。
在没通过光幕推测到科举制的作用前。
李世民不愿意为效果不明的科举制付出如此巨大的政治资源。
.......
大明,崇祯帝朱由检时空。
朱由检一脸的颓然,这是他第二次看到清朝这个字眼了。
作为明朝的君主,他当然隐约意识到这个清朝取代了自己的明朝。
上次看到的时候,他还没那么大反应。
为什么呢?
因为上一次那个时间点,他还没搞清楚这个所谓的清朝是哪个势力。
但是,最近边境传来的信息,瞬间让朱由检懵了。
因为后金建奴的皇太极称帝了,国号为“清”。
清?
崇祯现在就算是一个傻子,都能意识到就是后金建奴取代了自己的明朝。
就算这是未来的事情,但是也让崇祯陷入巨大的恐慌。
致力要做一个中兴明君的崇祯,虽然时局一天比一天差,但是崇祯依然坚信这不过是小挫折。
直到从光幕听到自家大明真的亡了。
而且关键的事情是,大概率是亡在自己手里。
这让自视甚高的崇祯,实在难以接受。
.......
【永乐时期,鞑靼实力颇强。】
【因此朱棣晚年数次北征的目标便为鞑靼,希望削弱其力量。】
【虽然朱棣最后三次北伐均未达到直接打击鞑靼阿鲁台部的目的。】
【但阿鲁台畏惧明廷的强大兵力,所以积极寻求和解。】
【故阿鲁台在朱棣去世后的同年十二月便遣“使者阿卜都剌等贡马。”】
【此对于即位不久的朱高炽而言,是缓解明蒙关系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