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
【早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就在宫中的白虎殿为诸子安排了专门的读书场所。】
【登基称帝后,太子与诸皇子读书的地方改为文楼。】
【直到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朱元璋在宫中建成“大本堂”。】
【大本堂广集藏书、延请名儒。】
【朱棣等皇子和勋贵子弟,便开始在大本堂其中读书学习。】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
【封朱棣为燕王,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朱元璋颁布《昭鉴录》。】
【四月,颁布《祖训录》给朱棣等藩王。】
【令他们抄写在王宫正殿和内宫的东壁。】
【书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
【朱棣在宫廷中要遵守繁琐的礼仪制度,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即明成祖仁孝皇后)成婚。】
【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
【朱棣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这些,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
......
大秦,秦始皇嬴政时空。
始皇帝嬴政看着光幕琢磨了一下。
他觉得,肯定是那些儒生,把自己的太子扶苏教坏了。
嬴政悔不当初,当初就不应该叫那些儒生去教扶苏的。
他感觉现在,自己的太子扶苏的头里,满脑子都是各种儒生塞的粪。
每次,自己找太子扶苏对答的时候,扶苏总能把自己气得半死。
自己的好大儿--扶苏,现在满脑子就信儒生那些什么狗屁仁义。
仁义?
朕的大秦可不是靠仁义得来的。
始皇帝嬴政对儒生那套东西的看法,依然没变。
他认为,儒生那套东西,用于教化黔首可以,但用在教导君王则万万不可。
所以,他决心效仿朱元璋,让太子扶苏去民间多走走,多看看。
至于太子扶苏身边那些像苍蝇的儒生,还是留在朕的咸阳比较好。
可不能让这些儒生,再跟着朕的太子了,不然就彻底没救了。
嬴政决心要效仿朱元璋的一些培养子女手段,试图去改造扶苏。
......
【朱棣对待朱标、朱允炆一系和其他藩王的态度也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