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清扬他们几个进入不周空间的时候。中原的北国大地,此时正烽火连天。
这是一场两国之间的国战。是两个种族的一次对决。
这次对决的双方就是,作为游牧民族王者的突厥人和中原统治者隋朝。
扬帝杨广自登基以来,就有一个宏大的心愿。那就是威扬我大隋国威,为大隋开疆拓土,成就我大隋宏图霸业。关于这一点,从杨广登基时的帝号扬帝和年号大业就不难看出。
他也确实为这个宏愿,做了几件事情。首先,他征服了西南边陲几个不服管教的少数民族,把他们纳入大隋的统治版图之中。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其次就是大业三年和大业八年两次对高丽发阵征战。虽然这两次战争因为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初衷却是好的。如果能征服高丽,不但能扩大大隋的版图,还能够保护大隋东北边境的平安。再就是开通了从南部杭州到北部燕京的大运河。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东征高丽的后勤供给。开通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当代却利在千秋的巨大功绩。虽然修建大运河的时候,死了许多的平民百姓。但是却不可抹杀他的功绩。最后一点,他想对时常骚扰大隋边境,到处烧杀抢掠的突厥人,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用以保证大隋的安定和稳定。
可是大隋还没有这个实力,还正在不断的储备当中。
然而,突厥人却没有给大隋准备时的时间。
大业九年八月初,北国大地,烽烟骤起。
占领并盘距幽云几州大地上的东突阙可汗突利联合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组成二十五万大军。他们沿着幽云之地一直南下,剑指中原。一时之间,北国之地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血腥飘飞,凄凄惨惨。
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长安城。
可是如今的大隋经过两次对高丽的征战,已经不能一下子再组织起多余的人手来。一时之间,却也无法对这些告急的地方是以援手。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此时只能靠他们自己来组织有效的抵抗。
好在涿郡通守将军郭绚此时正率军驻扎在冀州大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是所有领军将领都必须懂得的道理。所谓战机稍纵即逝,每一个将领都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出击,而不能光等朝廷的诏书指令。不然就会坐失杀敌灭敌的良机。而战时,朝廷,特别是君王,一般都是不会去特别管制在外将领的权利。让他能够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朝廷和君王也不会对将领的决定指手划脚。那是对将领的制肘,有可能会影响整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所以,当冀北各县求救信息传到石门兵营的时候,作为节制冀州各地军队的总指挥郭绚将军二话不说,立即开始点兵派将,奔赴各地阻击突厥。
隋文帝杨坚刚刚立国一统中原的时候,全国共有九大州,四十七个郡。实行的依旧是以前的州、郡、府、县四级管理制度。开皇三年,将江南25郡,改为省、府、县的三级管理制度。设置为七个行省。这七个行省分别是巴蜀省、滇贵省、湖广省(也称荆楚或湘楚)、桂越省、江南省、江浙省和闵越省。巴蜀省即今四川重庆及部分贵州之地。滇贵省为今天云南全境及贵州大部。湖广省范围是今两湖全境。桂越是今两广之地。江南省包含今安徽江苏全境和江西北部。江浙省指今浙江全境及江西南部的地区。闵越省就是与当今FJ省。而江北二十二郡本来是划作了六个行省,但后来又撤消了,还是照旧没变。(所以,书中地名称谓就有些乱。)江南七省在唐朝时期又被改回原先的称呼。直到蒙元时期再次改为江南七省的称谓。
即使郭绚将军反应再快,也赶不上突厥军队南下的速度。
冀州之地很大,光冀北之地就有七十二县。郭绚将军手中冀州城卫军有十万人。这十万人又有一半多都集中在石门军营集训。剩余的城卫军责分配到各个县城,参与守卫。
所以实际上冀北这些县城实际守卫力量,都非常的薄弱。每个县城都只有四百到五百人左右。面对出汹涌而来的突厥联军,四五百人的城卫力量,如何能够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