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还是没法反驳。
因为东林党以前没做啊,所以他们有无限可能。
于是。
东林势力的呼声,发展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几区统一的民间舆论,让东林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大量的读书人加入东林派系,隐隐有了独霸科道的霸主地位。
这就很恐怖了。
朝堂上是东林派的人。
地方读书人,这些后备官员还是东林派的人。
掌握了现在。
以及未来。
大明到底是谁的天下?
“外祖就没有阻止?”杨报国好奇问道。
周进这几个月,地位水涨船高,虽然还是普通的小黄门,但已经不可小觑。
不光魏府的事情打理的明明白白,内廷的事也没有漏下。
“还是要从几日前说起,陕西地方官员上报陕西各地州府灾情严重,多年大旱,民不聊生,千里无人烟。”
“万岁爷看到奏疏后,询问内阁。内阁告诉万岁爷当下大明的形势,无兵、无粮、无钱。”
“然后旧事重提,辽东要不要?”
周进也是佩服。
两眼放光,激动道:“他们还有人主动为皇帝想办法,提议说不要。少爷您想想,万岁爷能同意吗。”
杨报国摇了摇头。
“辽东的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本来是大臣们的责任,万一皇上说放弃辽东,那岂不是皇上背锅。”
万历皇帝虽然是祸首。
可万历皇帝的旨意,连京城都出不去,所以真正管理地方的,还是官员和地方乡绅。
杨报国的确认为,大明今日之祸,不提天灾只论人祸,以官员和大户为首。
周进两手一拍,认可道:“是啊,万岁爷自然不会同意,可既然要保辽东,那该怎么办?”
“所以刘阁老说先把辽东的事情解决,等解决了兵祸,方有余力,全力以赴来赈灾。”
“万岁爷同意了全力解决辽东,接下来,大臣们都说应该让王化贞成为辽东巡抚,如此才能上下一心,万岁爷不好反对。”
周进叹服。
这才叫步步为局。
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杨报国也不得不佩服。
枪杆子里出政权,当下虽然没有这句话,可人们还是知道军权的重要性的。
大明的文臣,很早就开始知道要抓军权,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月而已。
东林派虽然才开始掌握内阁,可也是直奔关键。
辽东无可否认,已经成为边镇之首。
谁掌握了辽东军务,谁就掌握了大明最大的力量。
既然内阁掌握了军权,也就难怪王安有底气反击魏忠贤,开始下场厮杀。
如果自己没有料错。
接下来就该锦衣卫和东厂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京营在文官们手里。
地方精锐也在文官们手里。
锦衣卫也在文官手里。
除了东厂和北镇抚司。
东厂是因为内廷的关系,所以文官难以掌控。
北镇抚司独立于三法司,不经本卫,也就是不经过锦衣卫,直接奏请皇帝。
如果不是自己,其实北镇抚司也被文官们拿下。
可惜。
人算不如天算。
刘一燝漏算了一样。
杨报国决定要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