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言连夜写的册子,提出了许多接下来治理庄子的想法,有几处与自己的方向不谋而合。
果然是底层出来的人才,能直指核心问题。
翻到最后一页,只有四个字。
“注意朝局。”
杨报国合上了册子。
汪文言知道了什么吗。
既然发现了,为何又不明言呢。
此人并不是为自己做事。
而是为了百姓。
所以提醒自己,但是又不出谋划策,有种只管庄子,不管其他的意思在里头。
看来。
想要扭转此人真心帮自己,还需要时间,让事实来证明。
朝局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当然是东林内阁。
如果自己不懂政治,只通过明史粗浅的认知,恐怕自己的确会忽略刘一燝。
杨涟这些人的确很出名。
但是呢,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刘一燝这类朝堂大佬的眼界,能抓到重点,而不是在旁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果不其然。
刚刚回到魏府,小黄门周进就神色匆匆,把最近京城里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
“御史黄尊素上疏辽东旧事,皇上看过后,同意了内阁,以辽东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
“还有郑家来人,说锦衣卫出了事,要提防东西二司房。”
“魏大珰在内廷被王安当众责骂,魏大珰发了脾气。”
听到黄尊素这个名字,杨报国默默念道。
此人可不是小人物。
汪文言是底层出身,是东林派的智囊,那么黄尊素就是科道出身,东林派根正苗红的智囊。
一个是暗,一个是明。
“此人上疏说了什么?”
杨报国问道。
内廷的小黄门很多,没有入宫的阉人更是不可计数,而周进是杨报国挑选出来的。
听到自家少爷的询问,周进竟然一字不差的背出黄尊素的奏疏内容。
“此人奏疏里把万历朝以来,辽东建奴如何得势的缘由,很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扶持奴酋努尔哈赤,上疏朝廷,因奴酋祖辈有功,朝廷因此而接纳。”
“李成梁亲自率兵,诱斩叶赫贝勒清佳努、杨吉努并三百一十一级,又设伏斩一千二百五十二级。”
“扫除奴酋之敌,是岁,受我大明敕书三十道,战马三十匹,袭祖职建州左卫指挥使。”
“从此,辽东各兵配合建州,屡次荡平各部。”
“多年来,奴酋努尔哈赤七次入京朝贡,其余派人入京数不胜数,获得封赏,靠着互市之便,得到物资无数,从而兵强马壮,又有辽东总兵之助,无往不利。”
“万历三十六年,建酋桀骜非常,旁近诸夷,多被吞并,恃强不贡,而朝廷枉视,以至于今日之祸。”
……
好嘛。
果然是东林派的作风。
小皇帝朱由校刚刚登基的时候,杨涟左光斗等人就日复一日的告诉小皇帝,是他们的功劳,才让小皇帝顺利登基。
那几个月来,东林派主要做的事,就是抓着三大案做文章。
把事情定性死了。
东林党的功劳也被成功定义。
现在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同样的做法,的确像是黄尊素的手笔。
任何事有利有弊。
东林势力在万历朝没进入过内阁,这对东林的势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在天启朝,靠着三大案翻身做主,掌握了内阁的东林势力而言,大明有今日的诸多弊端,全部成为东林势力手里的宝剑。
正是因为朝廷以前不亲贤人,而亲小人,不用东林派,才有了如今的现状。
这话说的,没人能反驳。
谁让以前的大臣们的确没做好呢,把大明弄成了这副样子。
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是东林势力来做这些事,哪里会有今日的弊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