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站起身看着夜幕下的东宫,是时候寻访三杨了,他的吴王府不要庸才,“胡惟庸”案死了太多的有才之士,这一件事误杀了很多人,朝堂文臣他用得上的人已经不多了。
挖墙脚他是专业的,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哪些是治世能臣,哪些虚有其表,哪些浪得虚名。
他要让以后的臣子了解他的施政主张,年轻的时候开始培养。
杨寓,26岁,字士奇,吉安府泰和县人,历经五朝,四朝元老,托孤重臣,洪武十七年乡试落第,现在家埋头苦读。
杨荣,22岁,字勉仁,建宁府建安县人,历经五朝,为人机敏通达,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善于边防事务。
杨溥,20岁,字弘济,湖广石首人,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谨慎,群臣很好的润滑剂。
转身将三个人的情况记录下来后,前往太和殿求见朱元璋,他现在相召,这三个人肯定不会奉命,大概率会远遁,让他无从找起。
在野的文人大都不想卷入夺嫡之争,夺嫡之争步步凶险,除了野心家之外很少有人提前下注,站错队的代价是巨大的。
可他朱允熥最大的法宝是什么?除了重生,还有一个万能法宝他爷爷是皇帝。
皇上相召你敢拒绝?特别是宣召的一般是锦衣卫,朱元璋出马肯定能行的。
在这个时代,朱元璋出马就没有搞不定的人,锦衣卫出马,下面更不敢造次。
“说吧,臭小子什么事儿?”
“嘿嘿,爷爷,孙儿就不能来看看您嘛!”
“没事儿你会过来?甚至都不会走出文华殿一步吧?好久没吃面了”
“爷爷,孙儿马上去做”
好嘛,这是想吃他做的面了,油泼面用料很少,简单快捷,深得朱元璋喜爱,他就喜欢这些平民的吃食。
朱允炆也知道朱元璋喜欢吃面,可他的面是东宫做出来的,厨师用料极为讲究,哪怕是面都不简单,里面增加了很多名贵的材料。
朱允炆这种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妈宝男怎么可能了解朱元璋的心意,喜欢吃面就每天端面过来,朱元璋吃了第一次就没有再吃过。
可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现在是考核期,哪怕锦衣卫监控严密,可谁能保证皇宫密不透风?
他显露一点偏爱就会给群臣不一样的信号,所以面子上还是保持不偏不倚的风格。
最重要的还不是食材的原因,是朱允熥的面是亲自做出来的,体现了孙儿对爷爷的孝顺,朱允炆的是厨子做出来的,他只不过端出来,表现孝顺。
高下立判,至于朱元璋是怎么知道的,锦衣卫可不是摆设,如果在皇宫都不知道孙儿的一举一动,那还了得?
在皇宫只要他想知道,锦衣卫就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吕氏这些年对朱允熥姐弟的态度他了然于心,对这位现任太子妃很不满。
之所以没发动,还不是顾忌朱允炆的感受,假如朱允炆胜出呢?
心里的天平已经渐渐向朱允熥倾斜,可不到最后下决定一切皆有可能,皇帝可是要方方面面都要认证的。
权谋、性格、手段、心计等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关键还是施政方针,这才是重点。
“嗯,真香,孙儿的手艺过关,蒋瓛吃吧!能享受吴王的面,是你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