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建于火珠山之上,山的东侧有大龙山,西侧有小龙山,呈二龙戏珠之状,故取名火珠。香山寺全称香山大普门寺,寺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相传在建寺之初,观音菩萨曾移驾南海在此讲经弘法、去厄解难,是得到过官方认证的观音道场之一,另有传言观音还会不定期的过来巡查一番,因此寺内常年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玄奘从摆渡人李老汉那里听到香山寺香火鼎盛、南来北往的香客较多,便向香山寺而去。
这一路上,玄奘也曾直接问过了无数人“神农山无有子”六个字的意思,可惜没有一个人能够帮他答疑解惑,有的连神农山在什么方向都没人说的清楚。
而在到达香山寺之前,玄奘已经几天没吃过正经东西了,离开他师傅以后他化缘的水平是越来越差,成功次数自然也就很低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摘一些野果、拔一些青草充饥,最不济的时候,只能捧一点沟里、河里的生水喝一喝。
当玄奘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终于来到火珠山山脚下时,已是盛夏炎炎,烈日当空,饥渴难耐已然到了极限。
好在看到不远处有一棵大桑葚树,树荫下摆了几张桌子,显然是一个简易的茶铺。
玄奘连忙加快脚步走上前,准备向茶铺老板讨碗水喝,茶铺老板上下打量了玄奘一番,阴阳怪气的说道:“你是不是以为水是不要钱的,但是你知不知道这水,是我从几里地以外的地方挑过来的,如果每个人都以为水不要钱,都向我讨水喝,那我这茶水还怎么卖啊!还有你下次冒充和尚,记得把头发剃剃干净,别穿件破衣服就想糊弄人。”
玄奘低头看了看身上破烂的僧衣,再伸手摸了摸已有点习惯了存在的头发,顿时哑然,无奈的叹了口气,准备默默的就此离开。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老板,给这位小师傅来碗茶水!”
玄奘循着声音望去,靠近树下的桌子上,一个眉清目秀的富家公子打扮的人也正看着他,玄奘忙走上前去施礼答谢,富家公子伸手示意玄奘到他桌上坐,玄奘便走过去,坐在了他对面,此时茶铺老板端了一碗茶水放到玄奘面前,看都没看玄奘一眼转身就离开了。
玄奘如牛饮水般的把一碗茶水喝完,然后看着对坐的富家公子。
只见一顶翠绿色的青沙帽下,一张隽秀的脸,眉宇之间的英毅中又透着柔美,全身上下散发着似男非男、似女非女、亦男亦女的气质,确切的说应该是女扮男装的女公子。
女公子放下手中的茶碗突然对又叫道:“老板。再给小师傅来一盘桑葚果。”
玄奘看着老板端过来的桑葚果,再抬头看看头顶上的桑葚树,树上挂满了青的、红的、红的发黑的桑葚果,心想这不需要本钱,也花不多少力气了吧。再说,就算要钱,也有女公子给他买单,于是便不再客气,把盘子里的桑葚果一扫而空。
女公子看着玄奘墨黑的嘴唇似抹了唇膏一般,微微的笑了笑,语带戏谑的问道:”假和尚?……真和尚?“
玄奘经她一问,仔细的寻思了一下自己的身份,想说自己是真和尚吧,心已然不是了,说自己是假和尚吧,从小到大也没有别的身份了,一时之间竟无法回答她的问题。
女公子好似看透了玄奘的内心一样:“不必纠结了,因缘生起,自性本空,真和尚也好,假和尚也罢,是非不足论,真假不由人…“
玄奘听到女公子嘴里说出‘因缘生起,自性本空’八个字,不由的重新仔细的再打量她一番,曾记得在千峰寺的那段日子里,千峰寺主持在给弟子们讲经说法的时候提到过对‘缘起性空’的见解,但当时玄奘还是疯了的状态,所以听了也就听了,在脑海里是雁过水无痕,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想不到公子对佛家之学也有研究?“玄奘半惊讶半疑问的道。
女公子听完玄奘疑问,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而在笑完之后的一句话,更差点惊掉玄奘的下巴,她说自己是观音菩萨。
玄奘当时听完,感觉自己遇到神经病,在香山寺观音道场的山脚下,说自己是观音菩萨,明显是侮辱他的智商。
记得师傅法明曾经无数次的跟他提过,当年他去南海云游的时候,曾跟观音菩萨有一面之缘,对观音菩萨的仪容也是进行过详细反复的描述,也因此,法明每到一个有供奉观音菩萨佛像的寺庙,都会跟主持们说佛像仪态上、妆容上、相貌上跟菩萨真身有多大区别,让他们一定要加以改正,以示对观音的敬重。
没等玄奘开口说话,女公子似乎又看出了玄奘的心里活动,叹了一口气道:“看来世人尽皆浅薄,只崇拜于自己想象和创造出来的假相,难道非得我双脚踏莲台,头梳盘龙髻,身披素罗袍,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拂着柳枝,边上再站俩童子,没事还得发点霞光啥的,才能证明我的身份吗?殊不知佛有三十二相,是为无相,我要行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之大德,天天只顾拗形象、整排场,试问还能看到人间真实吗?”
玄奘被他这么一说,山上的香山寺又正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说不定她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但就这么信了她,又觉得自己就是个二傻子,于是不置可否又语带嘲讽的问道:“那你这样微服人间,看到人间真实了吗?”
女公子平静的回答:“看到了啊!”
玄奘扬手指向山上问道:“那我请问山上的这个香山寺,庙宇宏阔、画栋雕梁、斗拱交错、檐牙高啄、堂皇瑰丽,这就是所谓的佛之庄严吗?”
女公子:“非佛之庄严。“
玄奘继续问道:“那寺庙之内设香火炉受人香火、置功德箱收人钱财,在寺外更有千顷良田,不用交赋税且常年收租,不行布施之德,却行敛财之实,此谓佛之教化吗?“
”非佛之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