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说呢,还是不说?
卫铉默然片刻,拱手道:“大都督,卑职只是年少无知、书生意气,当日贸然上书……”
尔朱荣挥手打断了卫铉,沉声道:“我等面前,无须藏拙,但有所见,直说无妨。”
堂中众人,叱列延庆勉强算是“熟人”,眼见卫铉犹豫不决,微笑道:“卫铉,大都督气度恢弘,你有话,尽管直说,不必顾虑。”
“谢将军。”卫铉欠身一礼,迎着一双双凝注己身的目光,他也不怯,考虑在场众人都不是什么忠臣,索性赌了:“卑职说话比较直,不敬、不当、难听处,还望大都督、诸公恕罪。依卑职之见,大魏王朝老矣,恐有寿终正寝之忧。”
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此言一出,包括尔朱荣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好家伙,你真敢说。
“诸公,卑职认为六镇之乱便是汉末的黄巾之乱。”话说出口,卫铉也不怕了;不过他终究还是留下了個心眼,没有继续说大魏,而是继续以史鉴今:“黄巾之乱对于汉末产生深远影响。汉灵帝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下放军权给地方,使准席卷全国黄巾军得到遏制、无法快速蔓延全国,减缓了汉朝灭国之危。但各大州牧、各个刺史、地方将领也看清汉朝外强中干、腐朽将殁的本质,他们于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养出割据一方军队,这也为后续的群雄割据、董卓入京、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
“当时就连刘焉、刘虞、刘表、刘繇、刘岱等汉室宗亲都各有心思,外姓人的想法可想而知。此时的大魏宗亲虽是分守各地,然则大厦将倾,他们的想法想必与刘焉、刘虞、刘表无异。”
以卫铉的了解来看,尔朱荣和麾下心腹幕僚都知道大魏王朝已到崩坏边缘,但是由于朝廷仍然以大势在手,而尔朱集团本身的实力不强,又受制于本地名门,且还受到朝廷重点针对,故而显得十分被动。
这种被动,主要还是尔朱荣高估了朝廷的对地方的把控,其格局也不够大。他的心态还是镇边大将的心态、眼光也只停留在眼前一域。所以每当大事来临之时,他首先是希望朝廷权臣稍微贤明一些、希望朝中后台帮自己陈述,然后受其影响,被动去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如此便步步受制、步步落后。
而此时的尔朱荣就像是《隆中对》问世前的刘备,连属于自己的行动纲领、长远打算都没有,于是他便走一步是一步。
既然连王者之心都没有,他又怎么可能做王者之事?
至于谋臣、幕僚,一般都是顺着主公思想去谋划。现在连身为主公的尔朱荣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明确和长远的打算;其麾下所属,又怎么可能考虑到为他谋万古之事?
如果尔朱荣的格局没有打开,纵然拥有再多出色谋士,结果也只是这方天地转,而不是考虑整个天下。
语毕,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神色各异,以各异目光投向静若止水的卫铉,卫铉史鉴今的话谈不上高明,但却破了他们心中的壁垒,使其格局和眼界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