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畔,曹操交心。
建安十三年春,铜雀台落成,时值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来,北方大定。曹操又恢复丞相制,自任大汉丞相,总揽朝纲,满朝文武,尽皆曹操属下。此时曹操横跨七州之地,拥兵百万之众,手下谋士如云,良将千员。二十年间,南征北战,胜多败少,屡屡以少胜多,可谓用兵有方。在北方平定之后,许昌的位置便显得过于偏南,无法有效掌控冀州,于是在击败袁尚,拿下邺城后,为了更好控制北方,曹操在邺城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并修建铜雀台。北征乌桓归来,铜雀台正好落成,曹操时年五十四岁,正是春秋鼎盛、功业巅峰之时,于是遍发请帖,在铜雀台大宴群臣,检阅三军,以彰功德,并激励将士誓师南征。
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北,正临漳河,共有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左曰玉龙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右曰金凤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上横二桥连通三台,千门万户,金碧交辉。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曹操头戴珠玉冠,身着绿锦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百官登台,依次入席,珍肴佳果,排列于案,侍卫婢女,候立于旁。台上文武两班,尽是当时才俊,诚可谓天下人才,尽入吾彀中。
曹操左手边,乃是众位文臣,以荀彧荀令君为首。荀彧,字文若,颍川郡人。荀氏乃颍川名门望族,世代书香门第,屡出才子。荀彧很早便追随曹操,出谋划策,统筹粮草,举贤任能,居功至伟,官拜尚书令,为众文官之首。
程昱,字仲德,东郡人,受荀彧引荐追随曹操。
贾诩,字文和,原为李傕谋士,后投奔张绣,又劝张绣投降曹操,并归于曹操帐下。其人心狠手辣,善用毒计,时人称为“毒士”。
荀攸,字公达,颍川郡人。荀彧之侄,官拜中书令。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人。时为文学掾。
刘烨,字子阳,淮南人。时任长史。
满宠,字伯宁,山阳人。时为许都令,执法森严。
邓艾,字士载,义阳郡人。
钟会,字十季,颍川郡人。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人。
钟繇,字元长,颍川郡人。
贾逵,字梁道,河北襄陵人。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人。
刘馥,字元颖,沛国人。
杨修,字德祖,弘农郡人。
陈琳,字孔璋,河北人。
还有一众文官,稍居后位,称得上是谋士如云。其中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最受器重,话语权最大,称作颍川集团,长期留守后方,总览政务,督办粮草军需。
曹操右手边,乃一众武将。既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一众族将,俱皆红袍披甲,又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还有李典、郭淮、李通、臧霸、朱灵、高览、吕虔、张燕等一众骁将,俱皆绿袍披甲,真称的上猛将如星。
曹操望着台下文武两班,心中甚是高兴,自己数十年招贤纳士,终于网罗天下人才,方有如此盛况。
曹操心情大好,遂命众武将披挂上马,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蜀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曹操发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人视之,乃曹休也。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采。
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方欲使人取锦袍与曹休,只见绿袍队中,一骑飞出,叫曰:“丞相锦袍,合让俺外姓先取,宗族中不宜谮越。”操视其人,乃臧霸也。众官曰:“且看其人射法。”臧霸拈弓纵马一箭,亦中红心,众皆喝采,金鼓乱鸣。臧霸大呼曰:“快取袍来!”
只见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厉声曰:“文烈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拽满弓,一箭射去,也中红心。众人齐声喝采,视其人,乃曹洪也。
曹洪方欲取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众视之,乃张郃也。张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四枝箭齐齐的攒在红心里。众人都道:“好射法!”张郃曰:“锦袍须该是我的!”
言未毕,红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众视之,乃夏侯渊也。夏侯渊素以善射著称,奋马疾驰之时,亦可百发百中。夏侯渊骤马至界口,突然扭转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渊勒马按弓大叫曰:“此箭可夺得锦袍么?”
只见绿袍队里,一将应声而出,大叫:“且留下锦袍与我徐晃!”夏侯渊曰:“汝更有何射法,可夺我袍?”徐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上,骤马至台前曰:“谢丞相袍!”曹操与众官无不称羡。
徐晃才勒马要回,猛然台边跃出一个绿袍将军,大呼曰:“你将锦袍哪里去?早早留下与我!”众视之,乃许褚也。徐晃曰:“袍已在此,汝何敢强夺!”许褚更不回答,竟飞马来夺袍。两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许褚。许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离鞍鞒。徐晃急弃了弓,翻身下马,许褚亦下马,两个揪住厮打。曹操急使人解开,那领锦袍已是扯得粉碎。曹操令二人都上台,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曹操笑曰:“孤特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便教诸将尽都上台,各赐蜀锦一匹,诸将各各称谢,操命各依位次而坐。乐声竞奏,水陆并陈,文官武将轮次把盏,献酬交错。
三盏饮毕,忽见文臣之中,一人悠然起立,拱手行礼曰:“丞相,昨日既命宗族武将俱皆穿红,其余武将俱皆穿绿,按理,丞相今日也当穿红,却为何以绿袍加身?”
曹操听罢,笑而问曰:“公以此为何意呀?”
那人心知其原,却也佯装不知,只待曹操亲口说出,故笑而答曰:“在下愚鲁不化,实不知也,还望丞相明示。”
曹操窥得那人心思,遂也相视一笑,悠然答曰:“孤一生用人之道,从不重门第亲族,皆以才能纳贤,今日穿绿,亦有此意。”
那人随即恭维道:“丞相真是公正无私,用心良苦啊,我等不胜钦服。”
众文官听闻此言,纷纷出言附和,台上武将听闻,方知曹操穿绿之意,一众绿袍武将,不由心生感激。众人举杯相敬,皆言丞相高义,我等钦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皆有些许醉意,正是即兴作诗之时。曹操离席而起,环顾众位文臣道:“方才众位将军,比武助兴,尽显勇猛。公等皆饱学之士,腹有才气。登此高台,观此盛景,怎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盛事乎?”
众文官皆躬身而言曰:“愿从钧命。”
于是笔墨尽备,众文官开始抚头捋须,托腮敲案,思绪翻飞,顿次下笔,不多时,便有佳作呈上。曹操逐个阅看,遇有佳作,便亲自朗读,加以表彰。一时间,文风蔚然,赞誉不断,诚文坛之盛事也。
于是有人献诗一首,曹操读之,曰意思虽好,然辞藻不足,可称中品。遂读与众人听:
铜雀春深临高台,翠影红霞映日彩。
君臣文武齐欢聚,兵精粮足无人敌。
旌旗簌簌随风舞,铁马嘶嘶动战鼓。
明朝南下渡江去,天下一统立伟绩。
众人听完,皆言丞相所评甚是。稍待,曹操子曹丕,献赋一首,曹操为众人读之:
登高台以骋望兮,好灵雀之丽影。
飞亭阁其特起兮,层楼俨以承天。
步逍遥以沐景兮,聊游目于西山。
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
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
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支持曹丕的众文臣,纷纷称赞,言公子此赋文词优美,当得佳作。曹操并未言语,只将诗作放在一旁,抬头问曰:“众卿已写完者,尽皆呈来。”话音未落,三公子曹植手捧佳作,向主案而来,亲手交于曹操。曹操接过,稍待观看,登时喜上眉梢,不禁离席而起,为众人朗诵: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