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然后有些担忧的说道:
“比如文中少年秦树喜欢到处借书,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这如果是在那个时期,被处罚开除都算做是轻的,而且,我觉得这种行为并不好,虽然很符合少年时期的懵懂,但我担心如果就这样直接刊发的话,会导致导致一些不好的影响。”
听见他的话,俞锋沉默了。
看见俞锋沉默的模样,袁华便出声反驳着那位编辑的建议。
“我觉得不应该加,也不应该改。”
他看向了那位资深编辑,说道:
“既然都能看出来是虚构的背景,那么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再去增添一笔呢?艺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为什么现在写文章就非得带点那个特殊的时期呢?我认为秦平安这样写是非常好的,符合他上本《山楂树之恋》的一贯风格。”
“而且,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注释一下,提前告诉读者这个故事里的背景是没有经历过那段时间的虚构背景,这样也可以让读者想像,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们现在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两鬓微白的编辑听见这话,不禁张了张嘴,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然后他思考了几秒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释然的笑容。
“袁责编,你说的对,让读者尽情的想象、思考没有那段经历的社会又该是怎么样的,这样更能体现出对那段经历的反思、体会,这很好,确实很好,我赞成你不能加的观点。”
说完,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
“不过,对于你不能删的说法,我还是持有保留意见。”
听见这话,袁华笑着说道:
“删肯定也是不能删减的,如果连这种剧情都会被删,那么估计会让人认为我们《小说月报》杂志社过于右性,依旧停留在之前那个时期了。”
老编辑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
“也是,如果连借书写名字都要删减的话,确实是有些右性了,是我考虑不周了。”
“这样吧,在文章的最后添加一句话,劝诫大家不要模仿书中的行为,这样可以不。”
夏末出声提议了一句。
老编辑眼前一亮,赞成的点了点头。
其他编辑也都出声赞成着。
“这样很好,我赞成。”
“确实,我也赞成。”
“赞成……”
夏末看了一眼露出几分笑意的俞锋,然后继续提议道:
“我建议那些名词地名也不要改动了,这样更能体现出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也许秦平安用着翻译腔的名词、下大雪的渝城,也是为了说明这个故事背景是他所想像出来的。”
俞锋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一圈,出声问道:
“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
见没有其他的回答,主编俞锋不禁有些无奈的笑了下,然后说道:
“那就这样决定了吧,散会。”
………
“明天见。”
“明天见。”
袁华挥了挥手,跟其他编辑告别着。
然后他就漫无目的的在津城的大街上漫步着。
走着走着,袁华就走到了邮局的门口,呆呆的看着正在进出的人们。
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衣兜,感受着信封的特殊触感,然后一咬牙,走了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