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翼为薄翼弦之容式传统衍梁组架金属张臂式。
说简单点,它是现在飞机结构的另一流派,下翼飞机。
与之对应的上翼飞机是底特律型民用客机和莱茵NYP-2,上翼稳定性载重型高,下翼灵活性机动性强。
因为机翼在下部,为了保证牢固,机翼下面还有金属支架。
而飞机的起落架为固定式,并配备有液压减震器,以适应各种起降条件
这是外部结构,没发现什么问题,方文的机械感知转移到内部。
K-47战斗机的发动机舱内安装了性能优越的宝马授权生产的普惠黄蜂式风冷发动机。
可是说是现下飞机发动机中,性能最好的一款。
要不是受制于机身的结构问题,方文觉得,飞机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正观察着,前排驾驶室的邵思慎高声道:“轮到我们了,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方文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高声回应。
飞机起步,助跑后飞向天空。
5架飞机在高空并排,飞行员们彼此可以看见对方的容颜,大家相互挥手致意,随即分散开。
这一去,生死难料,身为军人,为国壮哉。
.......
五架K-47战斗机悄然飞往上海。
当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上海时,硝烟已经飘到了高空,下方有些朦胧。
按照出发前商量好的计划,邵思慎正准备俯冲而下,执行空袭任务。
“也别动,我们被发现了。”方文急忙喝止。
“在哪里?”邵思慎顿时紧张起来。
“左后方两架,正在赶来。”
左后方是邵思慎的视觉盲点,要是这个位置被敌方迂回,根本没法发觉。
这也是不使用编队飞行的坏处,没有队友的视角孤军作战危险性大幅增加。
幸好有方文提醒,邵思慎加速向前,试图摆脱两架三式战机的追击。
“爬升。”方文突然又出声道。
完全没有想明白的邵思慎,却出于本能照做了。
机头抬起,向着上空飞去。
这一飞竟然扎入了云层,一穿而过。
也正是如此,在两架敌机的视野中消失了。
双方,一个在云层之上,一个在云层之下。
邵思慎大声道:“他们不敢上来。”
“等等,给我一个角度,他们敢冒头了就射击。”
方文处于随时准备状态,敌机在前或者在后,他都得在第一时间反应做出射击动作。
这也是K-47战斗机的战斗短板,机载机枪的射击角度只有向射击、后向射击两种,一旦敌机出现在两侧,就需要邵思慎来调整机身角度应对了。
但等待了十几秒后,对方竟然没有上来。
显然他们也知道贸然冲上云层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可一直僵持下去,也不行。
邵思慎主动出声寻求方文的意见:“我们现在俯冲攻击,他们就算再下面守着也追不上。”
“我也觉得可以,就这么弄。”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机身向下,再度扎人云层,以更快的速度俯冲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