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瑶拍拍王友仁的肩膀:“眼睛都肿的跟什么似的了,实在不行就请个假吧。”
“你怎么没事?”
“我?”
刘瑶歪歪头:“我为什么会有事。”
“这么悲伤的故事,你怎么,怎么可能......”
没等王友仁说完,刘瑶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噢!你说《悟空传》啊!”
“因为......”
“我压根就没看啊~”
王友仁:??
......
发生在周日后的小故事暂且不提。
周六的当晚,那些第一时间看完《悟空传》的撰稿人们,纷纷难以抑制内心翻涌的复杂情绪。
只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
“曾经,我们都是那样无法无天的猴子,但命运最终都会让我们带上紧箍咒,拈花而笑时,也许还能从眉目中看到那只蹦蹦跳跳的猴子。”
“故事的通篇让我看到了对权威的对抗,那种曾经代表正义、充当英雄具有典型化、脸谱化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转化,每一个形象都被赋予了丰富与复杂的价值内涵,超越了原著中形象的单向性和特定化。
每一个形象自身都矛盾重重、行动不居、让人琢磨不透。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超越了原有的形象阐释框架和解释规范,不断冲击和修改我们已有的期待视野。
年少时的我,或许有着同样的勇气发出对抗的声音,不向任何事物低头;如今回首再看,那份勇气竟是不知在何时被遗弃。
感谢言木老师的《悟空传》,让我想起了那个被遗落下的自己。”
“回顾原著,唐僧师徒西行的这一路上所遭遇的诸多磨难里,那些因为仙、佛的疏忽或是监管不力而造成的灾难,最终都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相反,获得神、佛帮助的他们,还要对他们感激涕零。
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妖兽,则是平平淡淡的死去。
眼下对比着《悟空传》的故事细细咀嚼,才发现所有的讽刺,早在一开始便已注明。”
“......最让我感慨的,是全书对爱情的描写!
小白龙对唐僧的爱情,紫霞与悟空的爱情,猪八戒与阿月的爱情......
里面的人物在爱情中得到更加全面更加世俗化的表现,爱情成为唯一神圣的东西,它甚至取代了去西天取经的神圣地位。”
“尽管最终的结局并非那样的完美,但我们看到,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般,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
当然。
赞誉的声音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也同样不少。
“这样的作品根本算不上《西游记》的同人作品。”
“里面的表现太过世俗化,作者完全就是在想当然。”
“这种阴谋论根本无从考证,通篇看到无病呻吟。”
“结构太混乱了,一会儿五百年前的,一会儿五百年后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完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
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当一个人的想法固定时,便没有人能够撼动。
况且,这些批评的声音,又有谁知道到底有多少是因为真的觉得差,又有多少是因为利益相关呢?
就连金钱也不能做到让人人喜欢,何况一本小说?
总之,评论的参考意义并不大。
倒不如将一切交给最终的数据说话。
比如......
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