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想过要去哪儿吗?”郑和问。
梁道明说“那时年轻气盛,想到啥就是啥,我也没想过要去哪里,就跟着商队一路在海上漂呀漂呀,终于有一天,也不知是咋地,就感觉在海上漂的太久了,该到地方了,于是等船靠了岸就下了船,这里就是旧港。”
郑和说“那你当时来到旧港是什么样子的呢?”
梁道明说“当时的旧港几乎全是热带雨林,只有少数几个土著人部落,他们住在草编的高脚屋里。我和当时跟我一起来的同伴先努力地尝试着和土著人去沟通,虽然起初因为语言不通产生过些许误会,不过我们相信人们之间的真情总会跨越语言、民族和国度。就这样,我们和这里的土著也就日久生情了。当时我们一帮大老爷们来到这异国他乡打拼,身边也没有女人,就这样我们都和当地的土著女子产生了感情,我们就都娶了土著姑娘在这旧港生儿育女了。其实,我们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后来,我们听说又有一队人从中国来的,其中就有施进卿先生。”
施进卿在一旁微笑着说“我那时和梁先生当年一样,想着到国外去闯闯,就这样遇见了梁先生。”
梁道明说“施进卿来了以后,我们就一起共同和土著人发展。我们教土著人种植水稻,他们教我们如何在热带雨林中打猎。我们从他们那里换了一块土地,按照中国的风格建造城市,才有了如今旧港这繁华如中土的海外小城。我们年年都庆祝新年、端午、中秋,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子孙。没过几年,听说太祖皇帝施行了禁海,于是就明显感到从中国来的商船少了许多。有一天,一个叫陈祖义的年轻人来到了旧港,他说朝廷开了海禁,他们全家以出海捕鱼为生,为了维持生计,他来到海外,也想着打拼出一番事业。我当时看他年少志气高,又是我的老乡,就答应他一起打江山。那时我、施进卿还有陈祖义被当地人尊称为“华人三剑客”。”说到这里,回忆起风光的经历,梁道明不禁会心一笑。
“那陈祖义为何却成了海盗?”郑和问道。
梁道明长叹了一口气说“人性啊。荣华富贵,永远都会迷失人的心智呀。一开始我们三个人一起还有干头,可是这旧港本就是扼守马六甲海峡重地,沟通西洋和南海,往来商船无数,他陈祖义见多了满载奇珍异宝的商船,便起了贪念。有一回他突然对我说我们这样打拼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大富大贵?他憧憬着一夜暴富,于是便提议说要去抢劫过往的商船。我听后非常恼火,狠狠的批评了陈祖义一顿,说不义之财怎可贪心。那一天我和陈祖义激烈的争吵了一番,可他陈祖义却还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不久后,他便自己私自组织了一群死党,劫持了一艘很小的小商船,小赚了一笔。我听闻后,当时大发雷霆,教训陈祖义说你怎可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华人在海外打拼,我们做的不只是代表我们自己,还代表着我们的祖国,你这么做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丢了我们华人的脸面。可他陈祖义却振振有词,说爱财之心人之天性,他这样就是赚钱,只要能搞到钱,做什么都是对的。就这样,那天我们不欢而散。我本以为陈祖义只是一时冲动,时间长了便会自知悔改,可没想到他却是屡教不改,没过多久,他又抢劫了一艘商船。我知道后,再也不能容忍,于是我就和陈祖义断绝了关系,再也不相往来。”
郑和问道“那梁先生每天看着千帆百舸,金银财宝,难道没有动心过吗?”
梁道明说“当然也曾动过贪念,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是我每每有过贪念,便会想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于是就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什么一夜暴富,脚踏实地的干事业才是根本。”
郑和点点头说“梁先生说的好啊。那此后陈祖义去了哪呢?”
梁道明说“陈祖义又抢了几艘商船,时间久了,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肆无忌惮。起初只是带着十几个死党小打小闹抢些小商船,后来发展到抢劫大型商队的珍宝船,人数也从他那十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上万人。这里面不止有华人,还有很多的南洋土著,他们烧杀抢掠,让过往商人叫苦不迭。后来,陈祖义又造了好多海盗船,不断扩充势力,活动轨迹遍布朝鲜、日本、南海和印度洋沿岸,在海上跑生意的人无不听闻他陈祖义的大名,他更是被称作混海龙、七海霸主,后来他不仅在海上抢掠,更是上岸抢劫了南海及印度洋周边五十余国的沿海城镇,真是为祸一方,人民更是对他恨之入骨。他陈祖义也算是把我们华人的脸面丢尽了啊。”
梁道明说完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梁道明喝了一杯酒,继续说“我其实也曾多次劝陈祖义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可是看着这不劳而获的财富,这钱来得太快、太容易了,迷失了心智的人怎么会轻易收手?他陈祖义不但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而且还常常向我和施进卿要利润,叫嚣要和大明皇帝共分天下,陆地归大明,海洋归自己。为了炫耀武功,他曾主动向大明皇帝进贡,可是他是空手出发的,一路走一路抢,抢了个盆满笸满,把抢劫的赃物交给了皇上,而且他还抢劫大明商船,这陈祖义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他完全已经疯了。”
郑和说“皇帝陛下也是得知他陈祖义的各种暴行后决定让我奉旨西洋,出师讨贼,还这个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郑和指了指杨小玉和李俊颖说“梁先生,就是这两个小姑娘亲自活捉了陈祖义。”
梁道明夸赞说“都是优秀的年轻人呀,后生可畏啊,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