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阳县,西汉时汉高祖于宁山(今伏山村南)之南置县,因山南为阳,故名宁阳。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为低山、丘陵,西部多为平原。东靠洸水,北接汶河,南临泗水,济南产棉,兖州多煤,加之又属黄河水系,自古漕运兴盛。奈何如今灾荒连年,早不复当年模样。
城门口处三五成群难民聚拢,老弱居多,形羸衣薄,双目无神。
......
“站住,一群人鬼鬼祟祟,莫非明军奸细?”
“可不敢乱说啊军爷,俺们便是此地农户。荒年没了收成,地主为富不仁趁机逼迫俺们卖地换粮,没了地,寻思着县城谋个活计,途中遭了山匪,妻离子散。俺们侥幸逃脱,剥树抠草就着那点儿口粮勉强撑到现在,军爷开恩吶。”
队伍里口齿伶俐的本地汉子察言观色,从容哀求,声泪俱下,情感丰富。那守城门的兵卒估计也有同样遭遇,受其感染,见确实本地语言,又青壮居多,语气缓和许多,有心提醒:
“如今堂主广招义士,收纳兵源。何不参军,至少有口饭吃不是?”
“那感情好。实不相瞒,俺们途中闻听宁阳义军骁勇异常,屡败官兵,又愿替百姓着想,早存投军之意。此物乃祖传宝器,削铁如泥,欲献于将军,不知......”
“将军事务繁忙,由我代劳便是。那边报名,领了衣物兵器,自会有人领入军营。”
“多谢军爷通融,来日必定报答!”
“客气啥,都是同乡苦命人,去吧。”
......
骨头等人献了匕首,报了名额,领了衣物,进了军营。因着人数近百,又被小头领分散各处,这样也不错,正好四处撒网。收拾妥贴,见兵士营房空地晒太阳,便凑过去闲扯。
“兄弟新来的吧,瞅着眼生。”
“小弟宁阳县东平村农民,李维。荒年欠收,又没了田地,便来县城投了军,好歹是条活路。”
“哦?兄弟可知东平村西头李有贵?”
“自然知晓,前段时间大批人随村里长者去了登州府治下,说是勤勉做事,可保衣食无忧,不知兄弟何有此问?”
“李维兄弟有所不知,那李有贵是俺二姐夫,数月前逃荒,家中老人惦记,便让俺前去探望,不曾想全家没了踪迹,至今音信全无。适才老弟说起才顺口一问。只是......唉。”
“兄长莫急,与我同来投军老乡可能知晓一二,待我唤他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