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响了,李老师树人站在讲桌后面说了句:“同学们好”,开始上课。老李中气很足一点不像40多岁的老头,想想自己40多岁的时候,就跟土埋了半截一样,人和人真的没法比。
王少恒在感慨着,现在他在语文,数学这两门课上属于超然的存在,尤其是老李的课,他如果愿意现在出去玩老李都不会管,如果说上学期期末的考试只是引起了李老师对他的注意,那么这学期开学后学的一篇古文《送东阳马生序》,简直就是奠定了他在李老师心中的地位,
王少恒虽然身处心理疾病康复中心多年,但是他真不是精神病,再加上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在医院里也不免被波及到,他在分析这篇课文是提出的几个观点,虽然是有拾后人牙慧的嫌疑,但是也不妨碍在这个时代使人耳目一新——
“宋濂说了很多读书的重要性,其实就透露了读书就是底层人家孩子所能拥有的最大利器,要读,要一直读,要玩命读,要能读进书里还要能从书里出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
宋濂为底层人家的孩子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要时时刻刻找机会爬到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实现阶级跨越;
宋濂讲的他自己的待人处世对于还未起势的所有人都适用,简直是至理名言;
最后宋濂也毫不隐晦的讲到了在不公平的世界中怎么能够自己平衡自己的心性,如何自处并等待机会。”
不管座下的众弟子们听没听懂,讲台上的老李听懂了不少。
其实老师这个活现在就是个熟练活,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现在的教学内容规定的死死的,都是围绕着大纲和教参,老师发挥的空间确实很少,
就像老李,明明可以以书法入道,可是你要是真敢这么教,那学生的中考怎么办,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将来会不会怨你?因为现在的路被规定的很死,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底。
为了自己的饭碗,老师只能是把学生们教成水果摊上的一排排苹果,看着都很好,吃起来也算甜,但是没有个性,就像我们说现在的水果吃起来甜,但是只有甜,没有各自的香味。
都说学生像老师,现在是所有的学生都一样,谁来教的差距真的很不明显,为什么需要这样?原因不言自喻,看看从生产线出来的产品,
比如香烟,你说有没有区别?看着都一样,撕开卷烟纸再看,虽然都是烟丝但肯定有区别,只是不大,抽完了只剩下灰,不需要太麻烦的分别去打扫,这才是最主要的。
老李当年发明了一个四象限分析法应用于教学,王少恒一直都记忆犹新,发明的人很厉害,但是对于使用者呢?就像是吃火锅,煮一锅水,拿一碗调料,什么菜都是扔进水里煮熟,然后沾一下调料,不需要什么厨艺,谁都能做出来,味道也大差不差。
套用一句老话,不是老师们无能,而是那什么太厉害。
在英语课上王少恒就没有数学课和语文课的待遇了,怎么是班主任,要给她三分薄面,这时候的英语普遍是哑巴式英语,像那个代课的方老师那么好的口语真没有几个,也包括他们的班主任,大家老大不说老二,王少恒的短板没有了,就是称霸全班。
果然如李树人老师说的那样,全校的书法比赛连初中加高中,他和邵刚都是最优秀的那两个,剩下的10个到区里比赛的人选在李老师的眼中都是来凑数的。
看着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品评着一幅幅书法作品,李老师只能在他们说半天都没说到点的时候点评上几句,以免他们太出洋相,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海东三中一个学校存在,在很大很大的一个范围里,都有这种情况,只要你是领导那你就是一通百通,什么都让领导们讲两句,有的领导一开始还有自知之明,可是时间长了也就以为自己是全知全能了,
李老师听着他们不靠谱的点评,简直就是坐立难安,百爪挠心,不过因为作品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作品放在一起,这帮人还是能看出来谁好一点,不出意外邵刚和王少恒拿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两幅作品到底好在哪里,能好到什么水平,更没在有期望他们能取市里拿个奖,心中有数的只有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