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千秋读的这本卷是《公羊春秋传》,是他花了几百钱,辗转购得的。
《春秋》乃是由孔夫子依据鲁国的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微言大义。
世人常常赞其有“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之美。
但是也正因为其言辞过于简略,普通人并不容易读出其中的微言大义。
因此,孔子亲友、弟子及再传弟子,纷纷为《春秋》作传,以此来解读其中的奥义。
从战国开始,流传下来的“春秋学”有五家,分别是左氏、公羊、谷梁、邹氏、夹氏。
秦汉之交,天下典籍遭遇两场大火,一场秦火,一场楚火,五家“春秋传”全部断绝。
直到文景之时,左氏、公羊、谷梁这三家才因各种机缘重见天日,而邹氏、夹氏二家则再无流传。
“春秋三转”虽然都依托《春秋》完成,但文理相差甚远,几无相似之处。
穿越之前,樊千秋不敢说通读《春秋三传》,但也都有所涉猎。
一位学人曾评价:《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短短几句话,就将“春秋三传”的优劣讲得十分清楚了。
樊千秋花大力气买来这《春秋公羊传》,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日后出仕做准备的。
在大汉,《春秋公羊传》是显学中的显学,读懂了此书,就读懂了未央宫那位千古一帝。
简单来说,《春秋公羊传》几乎就是大汉帝国的《马原》。
中哲也好,西哲也罢,都是哲学,对出仕为官大有裨益。
此时,樊千秋看到的是《春王正月》这一篇,大汉若有科举,此文一定是重点中的重点。
关于此篇,《春秋》原文中只有一句简单的话“元年,春王正月”。
公羊高却写了一篇三百余字的文章来解释这六个字,认为这六个字“微言大义”,体现儒家奥义。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为何先说王然后说正月,因为这是周王的正月。为何要说是周王的正月,因为尊重周天子统一天下。”
“春王正月”四個字,就体现出了孔子对周王(皇权)的认可,并认为天下的权力当集中于天子手中。
大汉没有周天子,但是有刘天子。
所以,大汉的臣民应当尊重刘氏天子,大汉的权力也应该集中在天子一人手中。
至于什么丞相,什么太尉,什么御史大夫,什么太后,什么太皇太后……统统都不可染指大权。
除了这个“大一统”的理念外,这篇《春王正月》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
这句话戏子知,说书匠知,街头泼皮也知,那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董仲舒能够将公羊学推为大汉显学,并且获得汉武帝的重用,与《春王正月》就密不可分。
樊千秋实在太想进步了,所以每日都要拿出这篇文章反复诵读,已经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樊千秋就又将此文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而后才心满意足地放了下来。
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真正的屠龙之技。
当樊千秋有些怅然若失时,院外突然传来了一阵乱糟糟的动静。
“快去上报社尉!”
“富昌社踩过清明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