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俊带赵云与十名精兵,自城南而出,由南向北宣讲来年春耕租牛、沤肥等政策,并且记录需要疏通的水渠。
大多百姓都不懂政策含义。
好在李俊早有预料,提前跟那十名精兵交待了政策状况,让他们务必要将政策含义一五一十说给百姓。
他自己也有解释。
当然。
粮种是没办法分的。
从水镜庄带来的粮种不少,但也不算多,估摸着军屯、官田就能用完。
那些才是全部属于刘备的家底。
收获的粮种还得再筛,将好种、优种筛出,回头带去长沙或者江夏耕种,避免断代。
等真正占据荆州,局面稳定,才能将粮种分发到百姓手中。
李俊认可仁政,希望百姓能吃饱,但绝不是迂腐之人,知道时局变通——
百姓不懂粮种贵重,要先打个样才好施行后续之策。
军屯、官田就是这个样本!
又到一村,其名为三泉陂,邓禹曾出身于此,而邓家正是此地大族。
李俊到村前,看向赵云。
“贴告示。”
赵云点头,命人去张贴告示,所用纸张也是李俊从水镜庄带来的粗糙纸张,但至少能用,比竹简方便不少。
贴到土墙上后,他昂声大喊。
“我乃刘县令麾下,今日来宣讲农耕租牛之策!”
“我乃……”
有赖于刘备的好名声,不多时,三泉陂前已挤满了人。
人群拥挤,全都想到前边观看。
李俊轻咳一声。
“诸位,我乃水镜先生的弟子,自小随老师看农书、学农术,得传妙法。今日到此有两件事,一是为租牛法,二为沤肥法……”
这种事。
第一次比较艰难,但下午走了好些地方,哪还有什么不适?
“沤肥之法,人、牲畜之粪皆可,佐以杂草、等……”
李俊细细讲解。
周围人群中,一孩子目光炯炯,脸上带着不可思议、震惊的表情。
过片刻,李俊说完,停顿之间一老者开口。
“小郎君,老朽新野邓氏的族长邓涛。”
“老先生有何疑问?”
李俊循声看去。
苍髯白发,但气色不错,看着应该颇为健康。
“这租牛,若肯同族相借,还要向官家纳粮吗?”
“自然不必,玄德公宣此法旨在鼓励民间共用耕牛,保障农耕,主家自愿借出不受影响,但如果有意绕开官方,可私下收租又高,那肯定不行。”
李俊道。
邓涛舒了口气,而后道:“这沤肥法果真有用?”
“当然,此法可增涨土地肥力,这一点在水镜庄已有验证,各位若不信可以去打听,就说是我李俊让你们去的。”
李俊报出自己姓名、来历。
之所以现在就开始宣讲,就是为了让大家信服,免得来年因没人相信而功亏一篑。
而且。
来年时间比较紧——
如今是建安十二年冬,曹操已从柳城回返邺城,正虎视荆州。
来年,曹操便会南下荆州。
若不抢时间,那回头一切准备,皆送与曹操了。
老者听罢当即一拜:“谢玄德公、谢郎君!”
“如果家中劳力不足,玄德公能派兵带耕牛、农具来帮忙,但需要多收两成粮,且这些人家收粮时也有我们帮忙。”
“此外,有孩子在玄德公麾下当兵的,我们可无偿帮忙。”
李俊继续宣读政策。
众人听后纷纷心动——
虽然是两成粮,但牛租本身就不少,也就是说官兵保障耕种、收割,他们只需要维护中间过程即可。
乱世当前,许多人家都失了青壮,若有官兵帮忙那也是极好的。
而且。
官兵丈量了土地,最后又帮忙收割,其余人怕也不敢侵占。
但是。
乱世之下,各种税本身就不少,再来個两成……
大家有些迟疑。
他们还在迟疑的时候,人群中一个稚嫩声音响起。
“我,我,我们家,愿意!”
一个孩童高举着手,他边上的妇女立即拉住他,表情慌乱无措。
李俊循声看去,瞧见是个孩子登时微愣,而后面带笑容。
“你叫什么?”
“我,我叫,邓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