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介绍:
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地图学家、政治家。
裴秀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裴潜,都官至尚书令。裴秀自幼喜欢学习,8岁就会写文章,学识比较广博。他的叔父裴徽,当时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宾客来往。有些宾客在来拜见裴徽之后,还要到裴秀那里交谈,听听他的议论,那时裴秀年仅10余岁。
裴秀的一生,在政治上相当显赫。但是他深为后人称赞的,是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在地图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裴秀的重要成就是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18篇和他在为此图撰写的序中提出的“制图六体“。“制图六制“就是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分别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度的比例,即当今比例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高下(即相对高程)、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迁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此外,他还缩制旧天下大图为“方丈图“,或称“地形方丈图“。裴秀又著有《翼州记》、《<易>及<乐>论》,未完成的著作有《盟会图》和《典治官制》等。
裴秀以前,中国在地图学方面虽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理论概括和指导。自裴秀提出“制图六体“之后,即为中国地图学者所遵循,如唐代的贾耽和宋代的沈括等都曾在论述中表明,裴秀即为中国地图学者所遵循,如唐代的贾耽和宋代的沈括等都曾在论述中表明,裴秀“六体“是他们绘制地图的规范。可以说,在明末清初欧洲的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中国之前,裴秀的“六体“一直是中国古代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
由于裴秀才华出众,很受人们的赞赏。渡辽将军毋丘俭把他推荐给当时掌握辅政大权的曹爽。曹爽遂任命裴秀为黄门侍郎,并袭父爵清阳亭侯,时年25岁。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裴秀又先后担任尚书令和司空,在他担任司空后,除在朝廷中负责其他政务外,还负责管理国家的地图和户籍人口。由于职务上的关系,他得以接触更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对古代地理和地图进行了仔细整理和精心研究。可惜,他最终因服寒石散又饮冷酒,不幸逝世。
三、新式织绫机、龙骨水车、木偶百戏
马钧(220~265),字德衡,三国时期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还很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伟大的机械制造家。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
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他一生致力于机械的发明、改造和制造,为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曾获“天下之名巧“的誉称。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这种织线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提花,要把经线分成60综,而每一综必须用一个蹑操纵,工作起来手忙脚乱,速度很慢,而且容易出错。
马钧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线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线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枕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马钧把原来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改成了十二蹑,这样一来,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
木偶
一次,有人进献给魏明帝曹叡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作,明帝觉得很遗憾。就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起来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没过多久成功地创造了“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说明马钧已经熟练掌握了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
水车
水车,一种连续提水的工具。
马钧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创造的这种翻车,使用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这就是龙骨水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我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