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曾遇见一个隐士到来,王猛,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扪虱而谈”自此成了王猛的代言词,也促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桓温撤兵之时,曾赐给王猛不少车马仪仗,并加封其为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再三邀请王猛一起南下。但当时王猛提出要回华山向自己的师傅征求意见,推辞了。
桓温撤军后不久,被前秦皇帝苻健赞誉为“国之周公”的丞相苻雄伤病去世。这位前秦国的丞相,曾在当初入关作战时立下过定鼎之功,而后,又先后平灭关中各个后赵残余势力,两却司马勋,力阻桓冲。
更令苻健伤心的是,自己寄予厚望,悉心栽培的太子苻苌也因为箭伤过重而去世。立一位储君容易,可要培育一位好太子却很难,苻苌恰恰是这样一位好太子。在国家危亡之际,他身先士卒,亲自奋战在第一线,可最终赢得了胜利却丢掉了生命。
这时苻健重新册立储君也是参考了一句预言——“三羊五眼”。“三羊五眼”是什么意思呢?苻健琢磨了半天,觉得这是应在了自己的小儿淮南王苻生身上了。因为苻生排行老三,且是独眼龙,为什么三只羊就五只眼睛?说白了,一只独眼龙嘛。
安排完这些,苻健便于公元355年6月辞世,享年39岁。这位前秦的第一位君主在中原大乱之际瞅准机会,一举入关,完成了父亲当年对他的嘱托。
而桓温北伐前秦后,率部回荆州休整了近两年。在这段时间内,桓温也一直在思索着究竟是何种力量导致中原沦陷,不久,桓温在深感朝廷“外难未弭,内弊交兴”的同时,上奏提出了著名的《七项事宜疏》。
永和十二年(356)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攻占了洛阳。不久,桓温率兵南回江陵,并将三千多家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只是后来,洛阳又被前燕攻占。
在这一时期内,前燕的立国主基调依旧是维稳。自从燕帝慕容儁擒杀了冉闵后,燕国的版图推进到河北南部一带,而后,在慕容恪和慕容垂的带领下,原先盘踞鲁口自称安国王的王午也被消灭。
经过慕容鲜卑在华北地区的一番攻略,很快黄河以北的地方都被前燕占领。
而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因为有一次慕容霸坠马而撞断了牙齿,所以慕容儁为其改名为“慕容缺(垂夬)”。但是当时据说“垂夬”二字应了谶言,所以慕容儁又去“夬”而改名慕容垂。
后慕容恪慕容恪南征段齐,东晋徐、兖二州刺史荀羡正在下邳驻防,收到山东方面的急报,荀羡便拉着手下兵马前去救援。结果还没赶到,前方便传来段龛败降于燕的消息。
老荀想,来都来了,岂能空手而归?荀羡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向西进攻,先后攻破汴城和阳都,杀死守将慕容兰和王腾,留下大将诸葛攸、戴遂、刘庄守城,然后还军。
打下山东后,慕容儁觉得自己的首都设在蓟城(今北京)对于争夺中原很不方便,遂将首都迁到邺城。
而桓温听闻慕容燕再次迁都则发出“河南必危矣!”的喟叹,他上疏朝廷,再请移都洛阳,并请北伐。东晋朝廷不许,反而命刚立功的荀羡北伐。
慕容尘引战,两军大战,荀羡亲自指挥。正在大战的时候,荀羡突然头疼,大叫一声掉下马去,昏迷不醒。这第二次的燕晋交锋以荀羡的突然发病而告终,带兵而归。
荀羡死后,其副手郗昙被任命为徐、兖二州刺史。司马昱又派郗昙北伐,同时命豫州刺史谢奕(之前提到的桓温那位酒友)也带一支军队策应。哪知道军队尚未出发,谢奕就病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