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开国将帅,身上多有爵位在身,说是公候满地走,子男不如狗也不为过,哪个没点攻城略地,斩将夺旗的功劳?这天下都是他们一刀一刀砍下来的,说话都硬气。
文臣稍有点儿制约他们的意思,那指头立马顶到人脑袋上,白眼一翻,你TM算老几?当年爷爷和皇帝陛下睡一炕啃馒头喝血酒的时候,你TM还在穿开裆裤,还想管我?哪凉快哪呆着去。
皇帝陛下能如何?一边是沙场并肩的老兄弟,一边是自己选的治国大臣,只能和稀泥,一边打五十大板,安抚完这头,转头又安抚那头。
文臣武将天生就不对付,一个嫌对面无脑丘八,傻不拉叽的,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有辱斯文,另一边觉得这帮站那风大了得倒的竹杄子往那一戳只会BBBB不停喷粪,听着就想一刀砍了清静。
开国初期,所有帝王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武将地位太高,文臣被压制得死死的,一帮兄弟随他血海尸山杀出来,若说没点情意恩德咋可能,起兵之初都是大锅里吃饭,一路征战跟谁不是兄弟般的情谊?
而文官多是天下将定己定的时候提拔上来的,论功劳论情谊哪能跟武将比?但是武将有个天大的缺点。
他们兄弟伙多,做皇帝自然不能天天领着兄弟伙们拼杀,都是大将们冲在一线,论部队掌控,皇帝哪能跟武将比,大伙儿跟着你玩命谁不是为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你这皇帝当得若是不能令大多数人开心的话,都是一肩膀扛一脑袋,换一个皇帝也不难。
再加上天下之大,敌人虽败,也不可能全部杀绝,部分敌人留下后代,这些人和新朝,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在外围还有如岭南王这种居心难测实力强大的人虎视惮惮。
处理朝政时,新帝难免也是必然明着打压文臣暗里扶持,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反之,时间一长,这样的事做的多了,军功集团既得利益者只是文化不高,又不是傻,手里蛋糕慢慢变少,傻子也知道不对。
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就是打,分兵往外打,打前朝叛党,打北方蛮夷,打岭南王这种不听话的军阀,打周边不听话的小国。
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掉一批老人,提拔新将领,简单说,把部分不稳定分子先耗掉,打仗,就不是苏也剿匪那种小场面,没谁肯自愿跪下来求死,那么,怎么可能不死人。
什么?小国没惹你?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会吧。没叛逆?逼他们啊,说他们是敌人余党,放出风声去,十有八九要反。至于岭南王这种,一样的道理,逼他啊,要么彻底收复岭南,要么就逼他反,怎么逼呢?方法多的是。
其中一种,就是挖墙角,把岭南有本事的人招抚到朝廷之中。
岭南自然有不少朝廷或明或暗的密探,大名鼎鼎的该挨雷劈将军苏也,早就进了他们的视线。
领三千人马,苏也被安排到论军功排第二的徐国公曾剃头曾定国麾下听用,征讨西南方向屡教不改的南诏国,岭南府令和朝廷诏令同时下达,令半月内起程,轻装疾行,三月内赶赴大军行营报到,违令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