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成穿越来的明末,也就是十七世纪,是冷兵器和热兵器正在激烈竞争的时代。
很多装备,都是最新发明,或者是有了跨时代的改进。
新武器的装备,也随之演化出了许多新的打法。
就比如说,把火炮安装在船上进行水面交战。
固然不算太新鲜,可比其他进行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海战模式,无疑是最新的军事成果。
而赵承成玩的这一出,则是用水面火力支援陆上作战的新玩法。
恐怕在他之前,还鲜有大规模运用的记录。
这一点赵承成可以算是独创了。
但这也是被逼的。
眼看着大明朝已经灭亡,山海关那边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正打得不可开交。
并且按照历史的演化,应该是吴三桂和满清的联军大获全胜。
紧接着的,便是这两方人马合兵南下,席卷江南。
这可就不好对付了。
如果赵承成手下能训练出两万人、三万人这样赵家军素质的军队,倒是可以和满洲八旗一争高下。
可他现在手上还不到两百人,当特种部队可以,大规模作战无论如何都不够。
那么只有另想奇招了。
想出的一招,就是充分利用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水面上的强大力量。
只等满洲八旗贸然南下,当其主力集结在江南之后,便用船艇封锁长江或者淮河航运。
如此便能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然后再用水面舰艇的火力,形成一种“我打的着你,你却打不着我”的不对称优势。
如此这般,打他一两个歼灭战,便能够彻底扭转战略上的劣势。
要知道,满洲八旗虽然凶悍,但是人数却不多。
就是满洲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拉上战场,不管是三岁的孩子还是九十岁的老人,撑死了也还不到两百万人。
只要打上一两场大仗,便能让其伤筋动骨。
战场上难以再组织起大规模的战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将失去掌控地方的行政能力。
到时候“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大旗一挥,那么抗清的形势就会一片大好。
当然了,以上种种都是在能够取得几场大胜的基础上的。
取胜两件法宝:一是强大的水面火力;第二则是高效的建城技术。
巧了,这两招今天都在左良玉身上试验了。
左良玉老兄就算是输了,也是给赵承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够他自豪的。
只是左良玉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他也不愿意意识到这一点。
毕竟现在从淮河之上的战舰射出的炮弹,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自家的队伍之中……
三艘战舰,每一艘都装备了二十二门火炮,除了舰首舰尾的两门之外,每次一边都能有十门火炮齐射。
一次可以动用的,那就是三十门炮。
并且装备的都是弗朗机炮,虽然射程和威力都不够强,但优点就是射速够快。
这些个火炮就是地地道道的连珠炮,“砰砰砰”地点燃发射,又在左良玉的阵中造成“砰砰砰”的伤害。
要知道,左良玉拥兵几十万人,装备的火炮号称也有千余门。
但是因为机动性极其拙劣,能够拉到战场上的还不到一百门,能够一次性投入使用的还不到其中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