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大致上是能够解决了。
不少文武百官半喜半忧。
至于为何,这倒是简单。
喜的是帝国的财政问题终于暂时解决了。
忧的是他们这下子又要被自愿捐银了。
为什么是“又”,那就用不着多说了,懂得都懂。
回府准备好银子吧!
在打道回府的路途中,总有一些顺路的大臣开始闲谈。
有的谈天地,有的谈女人,也有的谈公务。
但现在,大部分官员谈得应该是捐银。
“韦大人,这回你要捐银多少两啊?”
“十万两。”
那个被唤作韦大人的中年男人淡淡地说道。
听到这句话,那个刚才还在嘻嘻哈哈的官员愣住了。
他有些不确定。
“你说什么?多少?”
“十万两。”
那个韦姓官员回答道。
“你确定没少一两个零?”
那个提问的官员傻眼了。
那个韦姓官员看起来钱也不是特别多的样子啊。
一般这种数字好多是勋贵和富到流油的官员捐的。
他凭什么要出这风头啊?!
“不是,你疯了还是傻了?”
“被威胁了就眨眨眼,好吗?”
那个提问的官员开口说道。
只见那个韦大人笑了笑,开始说了下去。
“你不理解我很正常,我是新汉人,能够在陛下眼前一亮的机会本来就没有你们这帮黄金汉人多,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次能够在陛下面前露脸的机会,我自然是要好好珍惜的。”
“十万两虽多,但只要陛下能够因此帮我这种新汉人多说话,我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说到这里,那个韦大人的脸上露出了虔诚之色。
“是吗?”
“那你们这些新汉人可当真是一心为国了。”
那个提问的官员笑了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那你打算捐多少两呢?
韦姓官员看向那个提问的官员,反问道。
“我嘛,两三万两差不多了。”
“量力而行。”
说罢,那个提问者与韦姓官员分道扬镳。
至于其他人,大抵也在争论捐银之事。
“唐大人,我家财不多,七万两吧。”
“王大人,你这话说得,我家财也不多嘛,但为了帝国和陛下,我明天就捐个八万两吧。”
“赶紧去大明银行兑换票钱,还是纸方便多了。”
“我刚来没一年啊,怎么就赶上捐银了啊。”
“那就量力而行吧。”
“只能这样了。”
“陛下分明还有这么多钱,倒要我们出血了。”
“嘘,可不敢乱说。”
应天府,紫禁城,养心殿。
一个没有太阳的夜晚。
殿内的朱和圣眯眯眼,听见那个熟悉的脚步声,头也不抬便开口问。
锦衣卫都指挥使戴雨龙先是小心翼翼地伏地请安,然后站在一旁轻声开口了。
“文武百官心侍皇恩,有九成九以上的官员愿意捐银。”
“微臣提前祝贺陛下,这次捐银大事要成了。”
听到好消息,朱和圣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