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赶忙摆出一副笑脸用半生不熟的胶东话回答:“大叔别误会,我们不是歹人。”
胶东各地方言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李云龙说出三百多年后的胶东话那头发花白的汉子也只以为李云龙不是本地口音。
他警惕地在梁春分的绸缎衣服和腰间的刀上扫了一眼,又改用胶莱官话再次问道:“那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
李云龙他们在路上就商量过到达艾山后是否还要尽量隐藏身份。
宋兴家认为这么多人在山里太过显眼,根本不可能完全隐瞒身份,对山里原来的居民坦诚一些反而能让他们更快地在艾山站稳脚跟。
所以他们决定被问起身份时就告诉人家自己是辽东难民,只隐去他们在牙山作的事。
于是李云龙便答道:“辽东给鞑子占了,我等是从辽东过来的难民。”
这个答复却让头发花白的汉子皱起了眉头。
“辽东难民怎么会跑到这山里来了?”
梁春分作出一脸愁苦的样子:“我们逃难到山东无依无靠,到处受人欺负,实在活不下去了,听人说这山里还不错,便来到此地想要寻一条活路。”
这下汉子更加皱眉。
刚才离老远就看到你们赶着不少羊和大牲口了,你们也敢说自己活不下去了?
而且你们穿的还是绸缎和细布啊,这叫活不下去了?
转瞬间他灵光一现脱口而出:“你们是在外面做出了什么事要在山里躲藏?”
梁春分觉得既然被人家看出来了就不必隐瞒了。
“不错!我们就是要在此处落草。”
头发花白的汉子深知这山里就是法外之地,对方这么多人若是不守规矩分分钟就能把自己的村子洗了。
现在对方已经承认要做强人,而且明显是已经在山外劫过富户,他可不敢赌对方会守规矩。
因此他的语气完全冰冷下来。
“原来诸位都是好汉。
我等在这里穷得都快穿不上裤子了,想来好汉们肯定也看不上这里。还请诸位好汉移步他处,省得闹出什么不愉快!”
他身后的男女听他这么说也都把弓弩平端起来对准了梁春分和李云龙。
李云龙没想到这地方有人捷足先登了。他看到对方有这么多弓弩不愿起冲突,便想要换个地方。
他记得附近应该有个已经废弃的寺庙,那里肯定也有水源适合住人。于是他便说:“好好好,我们走就是。”
谁知梁春分却上前一步把他扯到身后,然后横眉立目对着那些汉子嚷了起来。
“怎么着?爷爷不愿意惹事跟你们说好话,你们就踏马以为爷爷好欺负是不是?
实话告诉你们,爷爷们就是要在这里落脚了,谁也拦不住!”
对面的汉子们见梁春分的手按住了刀柄都紧张起来,本来半开的弓又被拉开了一些。可梁春分却是一丝惧色也无,反而一把扯开了上身的衣服露出几处醒目的伤疤。
PS:徐光启是推广红薯在北方种植的重要人物,并著有《甘薯书》。他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至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在天津附近进行各种农学实验,已经开始在当地试种红薯,所以天启时期红薯在渤海湾周边小范围传播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