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山东军阀韩复榘
韩复榘,国民政府时期的山东省政府主席。
韩复榘(1890年-1938年),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韩复榘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曾先后两度投身冯玉祥军中,跟随其征战成为冯玉祥的亲信之一,个人也屡迁至师长。
1927年其部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韩复榘任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随队北伐,先后历经兰封大战、会攻徐州等战役,并率先进入北京,成为北伐中第一个攻入北京之人。
北伐结束后,在冯玉祥的保举下,韩复榘出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军团总指挥,在军阀混战中二次叛离冯玉祥倒向蒋介石,并率军进攻山东地区抗击晋军。
中原大战结束后,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务,此后韩复榘主持山东政务长达七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先是主张抗日,1937年被日军在黄河击败后,韩复榘开始消极抗战,在济南进行逃跑准备。12月3日日军进攻济南,韩复榘一路溃逃,致使山东大半国土在几日内沦陷。
1938年1月,蒋介石诱使其到开封参加军事会议,于1月11日将其拘捕后交由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于1月24日对其执行枪决,时年47岁。韩复榘死后安葬于河南南部的鸡公山。新中国成立后,由其家人移葬于北京万安公墓。韩复榘主政山东后,提出“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大行政纲领,在经济上试图建立“山东独立的经济体系”以摆脱国民党的控制,但最终破产。民国史学家吕伟俊评价韩复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典型的军阀,是一个出名的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他一生中尤其是统治山东的七年中,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韩复榘,字向方,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出生于河北霸县东台山村。韩复榘出生时,家中较为富有,父亲韩世泽,字静源,26岁时考中秀才,在当地乡村私塾任教师。韩复榘少时在私塾中随父亲读书,通读四书,还学习了古文选、八股文、唐诗绝句等。此外,韩复榘喜爱书法,小楷颇为清秀工整。韩复榘修完高小功课时,清政府已于早前停止了科举,韩复榘只得辍学在家,白天劳作,晚上读书。
后来,韩复榘父亲托人到霸县县衙户房与“稿公”[王佐舟说妥,让韩复榘跟随他学习,拜他为师。在王佐舟的引荐下,韩复榘成为了户房的一名“贴写”。进入县衙后,韩复榘逐渐沾染了赌博,不久便欠下赌债。看见到家中催债的债主,韩复榘决定离开家乡,另谋出路。
韩复榘离开家乡后经由天津出山海关投奔在东北的大哥韩复森,但他只知大哥韩复森在关东煤窑做工,却不知道具体位置,韩复榘一路流落到新民府(今辽宁省新民市)。适值新民府陆军第一混成协(不久改为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招兵,韩复榘决计从军。1910年(清宣统二年),韩复榘成为清军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的一名新兵,当时第三营管是冯玉祥,他见韩复榘面目清秀,又有文化,对其颇为喜爱。在韩复榘入伍之初,便做了冯玉祥的司书生。
冯玉祥受当时革命思潮的影响,在军中组成“武学研究会”,成员有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冯玉祥为会长。冯玉祥利用“武学研究会”传播革命思想,逐渐引起外部的注意,为转移视线冯玉祥设立“山东同乡会”来为“武学研究会”作掩护,韩复榘作为非山东籍士兵入会成为其中的名誉会员。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因形势变化,韩复榘跟随冯玉祥的军队自新民府调往海阳镇驻防。韩复榘跟随冯玉祥后,每每都能圆满完成冯玉祥所交任务,于当年11月被提升为队官。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命袁世凯前往镇压。为策应起义军,身在海阳的冯玉祥和甚至滦州的王金铭等人发起滦州起义。韩复榘随冯玉祥在海阳参加了此次起义,在起义军中被任命为滦军左路司令。随着袁世凯调兵镇压,滦州起义最终失败,冯玉祥在海阳被拘捕后押回原籍,韩复榘也受到牵连,被递解回原籍。回家后的韩复榘大多时候都是躲避到亲戚家。
1912年,袁世凯决定重新编练军队,冯玉祥借助姑丈陆建新是袁世凯亲信的关系得以被重新启用。韩复榘得知后再度前来投奔,在冯玉祥部中历任文书上士、军需上士,后提拔为司务长,又于次年升任排长。此后,韩复榘开始以军官的身份跟随冯玉祥征战各地,参与讨伐张勋,镇压南方政府的护法军,在冯玉祥所部攻下湖南常德后,韩复榘跟随冯玉祥进驻常德。1918年,韩复榘因多次作战勇敢,愈加得到冯玉祥的赏识,屡有升迁,与当时军中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等同为冯玉祥的亲信,时称“十三太保”。
1921年,北洋政府以冯玉祥多年战功,将其部改编为中央陆军第十一师,冯玉祥任师长,不久冯玉祥被任命为陕西督军,韩复榘也升任骑兵团团长。次年,第一次之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入京供职,韩复榘随冯玉祥入京,随后韩复榘调任中央陆军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第二十二旅(旅长鹿钟麟)第四十三团团长。
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北京政变,韩复榘率所部参与。政变后,韩复榘按照国民军的新编制,晋升为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鹿钟麟)第一旅旅长。北京政变之初,冯玉祥与奉系张作霖达成协议,双方联合对付直系,但奉系不得入关。但在政变之后,张作霖违约派军入关,导致国民军与奉系的关系逐渐紧张。直系军阀李景林也一直在直隶积极扩充地盘,想要把国民军排挤出去。
1925年日本举行秋操,国民军以韩复榘为领队,奉军以郭松龄为领队,前往日本参观。在日本期间,郭松龄得知张作霖想要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向日方购买军火进攻国民军。郭松龄对张作霖亲日的行为心有不满,于是将消息告知韩复榘。韩复榘回到中国后,与身在包头的冯玉祥取得联系。经过磋商,双方商定联合倒张计划,此外郭松龄还联合了直隶督军李景林,请他率队出关援助,直隶省则由国民军接防。
郭松龄在滦州发出讨张通电后,所部改为国民军第四军,原本应当出关援助郭松龄的直隶督军李景林却违背规定没有按时出兵,反而积极准备队国民军作战,由而引发了“国直战争”。韩复榘率部参加国民军的攻津之战,在其他各部的策应下于12月24日攻入天津。攻津战役结束后,韩复榘因攻津有功,被提升为陆军第一师师长。
在韩复榘所部攻占天津之时,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部、奉系张作霖部联合山西军阀阎锡山等共同对付国民军。起初,韩复榘与石友三在廊坊一带设司令部,兵在黄村一带对反国民军进行猛攻,后因奉军对北京进行轰炸,韩复榘随国民军撤出战斗,退至南口。
国民军退守南口后,总司令张之江对部队进行了重新的组编,韩复榘被任命为第八军司令官,旋又改编为第六军司令官。1926年5月,反国民军联军进攻南口。适时,阎锡山出兵晋北,抄袭国民军后路。韩复榘与石友三率部救援晋北,韩复榘出任前敌总指挥,在大同、天镇一带与晋军作战。但随着国民军在南口作战不利,转而退向绥远,并计划向甘肃撤退,韩复榘与石友三与晋军将领商震取得联系,转投晋军。投身晋军后,韩复榘被阎锡山委任为晋军第十三师(一说第一师)师长,下辖第一旅、十四旅、十五旅,驻包头、归绥一带,受商震节制。
时在苏联的冯玉祥得知国民军战败的消息后,于1926年9月自苏联抵达五原(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随后,冯玉祥重招旧部,组成国民军联军,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对转投阎锡山的韩复榘颇能体谅,认为他们做出此举是形势所迫,并决定招韩复榘等旧部回归。正在归绥医院养病的韩复榘不敢放归,后经冯玉祥多次打电话抚慰,韩复榘决定重回冯玉祥部,被任命为援陕军第六路总指挥,下辖第一师、第十四师、第十五师,后随冯玉祥入陕以督师剿办的身份肃清后方残敌。
1927年4月底,冯玉祥接受武汉国民政府的改编,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分三路出兵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中原,对北洋军阀进行围歼。韩复榘仍以第六路总指挥的身份于7月底随军进抵郑州。进入河南后,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进行重新编制,改路为方面军,韩复榘继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同年9月,韩复榘率部参与讨伐靳云鹗,连克登封、白沙、禹县。
10月,北洋方面的直鲁联军遣孙殿英、袁振青等部3万人进逼豫北,时冯玉祥孤处河南,虽屡次电请蒋介石调兵支援,但未见援军。加之豫南北伐军樊钟秀部与冯玉祥产生摩擦,冯玉祥深感危机,在对形势进行判断后,冯玉祥以兰封为主战场进行布防。
韩复榘奉命由郑州出动,先是与孙连仲急赴豫北,逼迫孙殿英等部后退,后又迅速撤回,到郑州、开封之间担任总预备队。10月21日,直鲁联军沿陇海县进攻,韩复榘亲率3个师自郑州向杞县方向急行军,与29日当晚与石友三、梁冠英部兵分六路向敌后抄袭。直鲁联军猝不及防,被打乱阵脚,各路军接连溃退,兰封被冯玉祥部攻占,韩复榘所部攻占柳河车站,将铁路截为数段,缴获钢甲车四列、山陆炮二三十门以及百余名俄兵。
11月5日,韩复榘与庞炳勋部攻克归德,俘虏直鲁联军军长袁家骥及所部官兵万余人。次日,第一次“兰封大战”以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获胜而告终。但当日第二集团军刘镇华部与直鲁联军右路在考成附近相抗,第二次“兰封大战”爆发。韩复榘奉命由郑州赶往兰封,作为总指挥与石友三部为中路军,在陇海线迎战直鲁军主力徐源泉、方永昌、王栋等部。韩复榘先于野鸡岗攻克方永昌部,又与石友三在柳河会和与褚玉璞部展开激战,在韩复榘与石友三的英勇作战下,褚玉璞部向东溃退。12月1日,在右路军鹿钟麟部攻克夏邑后,第二次“兰封大战”以冯玉祥破敌十万余人的战绩告终。韩复榘与石友三因担任破敌主力,再立头功。
战后,韩复榘部所缴获的3000余挺新式手提机关枪系数被冯玉祥收走配发给自己的卫队旅,韩复榘对此心有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