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清这么爽快的答应卖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徐南山的面子上。
另外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纺纱厂,确实是没有什么价值。
厂里的机器、产线停工了大半年,工人的工资也没发过。
哪怕陈光耀接手了纺纱厂,最后还是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才能把厂子运作起来。
正当赵宗清以为陈光耀办完交接,就会想办法去筹钱的时候。
陈光耀却叫来了罗会计,问道。
“你把厂里面现在的各项物料的账目,拿过来给我看一下。”
“你看得明白吗?”
罗会计下意识的反问一句。
这年头认字的都没几个,更别说看账本的会计了。
陈光耀也不吭声,只是幽幽的看了他一眼。
罗会计尴尬的笑了笑,知道是冒犯了他,一时也不好多说什么,转身去财务科把账本拿了出来。
该说不说,这些老国营厂的会计,在作账方面的确做得很细致也很全面。
陈光耀拿着账本,简单的看了一眼。
纺纱厂的情况比他预想得要好很多。
首先厂里的物料就存了不少,包括一些机油、纺纱机的零件、还有一些没卖出去的真丝料子。
其中,真丝的料子足足有四吨多。
陈光耀指了指账目上的真丝料子,问道。
“罗会计,这些真丝料子是怎么回事?”
罗会计解释道,“这些是没卖出去的,记在库存里了。”
“卖不出去?”
陈光耀转头看向赵厂长,问道。
“赵厂长,这些仓库的库存应该也算是我的吧?”
赵厂长摆了摆手,“这些倒是无所谓,你要就拿去吧,反正都是一些发霉生虫的存货。”
他说得这么干脆,是因为八十年代大部分国营厂都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大部分工厂在计划经济下生产的商品,都是上架到供销社之类的国营商店,压根就不用考虑销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工厂也不用更新款式和工艺,几十年都是吃老本,甚至连销售部门都没有。
现在搞公转私,工厂的货必须自己找卖家,直接把这些吃老本的工厂给整不会了。
这一时半刻之间,谁也不知道这些商品该卖给谁。
甚至很多厂发不出来工资,就拿库房的商品给工人抵工资。
这要是鞋厂或者是食品厂还好说,毕竟东西不愁卖。
偏偏纺纱厂制作的商品是丝绸布匹,这些东西一般人又用不起,拿来做成衣服又太浪费。
最后一来二去,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
陈光耀挥手道,“带我去库房看看。”
赵厂长和罗会计对视一眼,无奈一笑道。
“我又不是骗你的,真的都已经发霉生虫了,就剩下一些烂料子。真要有一匹完整的布料,我还能不自己卖啰?”
两个小老头领着陈光耀到了工厂的库房。
咣当咣当的把库房大门打开。
一股扬尘和霉味漫卷开来,满地都是散落的丝绸布匹,更多的则是堆在仓库中间,形成了一摞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