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餐馆新推出了一款佐粥小菜——“大煮干丝”,并且明码标价:“大煮干丝 稻米清粥,十五元一份”。
这份新颖的小菜立刻引起了老人们的兴趣,他们都想要一试究竟。
其中一位老爷子吟诵起古时文士品干丝的词句:“苏杭韵,茶寮宾朋邀。干丝细缕佐清茗,铜烟斗悠伴苗长,玉液佳肴妙。”
他一边吟诵,一边轻夹一筷干丝,细嚼慢咽,仿佛在品味历史的韵味。
陈浩看到老爷子们这么投入,于是用他们自备的茶叶,为众人沏一壶清冽的茶,然后放置在桌面。
李晓壮在一旁有些不解地问道:“刘伯伯,这煮干丝为何还要配茶呢?不是应该有粥就足够了吗?”
看到李晓壮一脸的疑惑,老者们都非常乐意分享这道菜的历史。
刘老先生浅酌一口茶,然后开始讲述:“这煮丝,在过去可是宫廷里的佳肴,原名叫做‘九丝羹’。”
陈浩听到了老人们的谈话,也暂停了手中的活,倚在门边,侧耳倾听。
刘老先生继续说:“相传乾隆帝南巡的时候,地方官员为了博取皇帝的欢心,特意请来了名厨,烹调了一场盛宴。”
“那些厨子们知道要侍奉皇,所以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各展奇技。”
“其中有一道‘九丝羹’,因为其风味独特,所以深得皇的喜爱。”
“那个时候的九丝羹,配料可是非常繁复的,包括了火腿丝、竹笋丝、银鱼丝、木耳、口蘑、千张、豆腐干、紫菜、蛋皮、青笋等等,甚至还有海参、鱼翅、蛏干、燕窝这些珍贵的食材。”
“但是老百姓们虽然也想尝尝这道菜,可是因为成本太高,所以很难实现。
直到后来,有一个聪明的人改进了制作方法,简化了材料,才把这道菜传到了民间。现在的煮丝,主要是以千张为主,再辅以火腿和香菇,这样既美味又实惠。”
听完刘老先生的讲述,李晓壮恍然大悟,点头应道:“原来如此,这真是一道有故事的菜啊。”
说完,他继续分装白米饭。
此时另一位老爷子感慨道:“不管帝王吃的干丝配的是什么山珍海味,我觉得今天小浩做的这道煮干丝,火腿和香菇的味道交织在一起,软糯鲜香,和粥一起吃,味道真的是一绝。”
“特别是这干丝,吸满了汤汁和火腿的精华,吃起来清新脱俗,层次丰富。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换!”
这道“招牌煮丝”佳肴,不仅在选材极为讲究,更要求精湛的刀功。
只有将千张切割得细如发丝,才能更好地吸附汤汁,使每一口都饱含丰富的味道。
“听说在大酒楼里,”陈浩边在厨房准备盒饭里的配菜,边对过来帮忙的李晓壮说道,“有些老师傅的手艺真是了不得,他们切的干丝,细得跟头发丝似的。”
李晓壮瞪大了眼睛,看着陈浩熟练的手法,感叹道:“那得多细啊,能吃出差别吗?”
“当然能,”陈浩笑着回应,“口感会更加细腻,而且味道也会更加均匀。这就是烹饪的魅力所在。”
早餐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
当最后一口米粥滑入喉中,老爷子们心满意足地放下了碗筷。他们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约定好了下一步的活动。
“走吧,去活动室下棋去。”其中一位老爷子提议道。
众人纷纷响应,起身离开了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