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溃
辽东经略熊廷弼一向主张坚守城池,不轻易出战,率军驻扎在闾阳;辽东巡抚王化贞则一贯主张主动出战,率军驻扎在广宁。两人意见成水火之势,这也是导致战败的原因之一。天启二年壬戌(公元1622年)正月,王化贞上疏请求朝廷拨给他六万兵力出战,意图一举荡平敌军,并声称已与蒙古的林丹汗在粘化歃血为盟,还任命辽将孙得功为先锋,准备一同消灭敌军。熊廷弼认为这些不可信,但王化贞不听。
后金军逼近河边准备渡河,明朝总兵刘渠驻扎在振武,向王化贞飞书紧急通报。王化贞调集了外来的万余兵马至边关,估计敌军不敢轻易渡过柳河,打算让部将罗万言率兵过河诱敌深入,再以精锐骑兵包抄攻击,认为这样可以给敌军造成重创。但各路将领认为此计过于冒险,最终没有实施。后来敌军成功渡河,逼近西平堡,罗一贵坚守一天一夜,给敌军造成一定损伤,敌军一度准备撤围,却又转向进攻振武。总兵刘渠刚集合完兵马,先锋将领孙得功作为王化贞的心腹猛将,就推举刘渠率部冲锋。但未及交战,孙得功突然高喊“兵败了”,带领所部逃离。刘渠指挥作战中,因战马摔倒被杀。
祁秉忠带病上马,中箭身亡。李永芳继续围攻,西平城最终陷落,罗一贵自刎。孙得功逃回广宁,大声疾呼军民尽早剃头投降后金,并命令同党封存府库以等待敌军,全城顿时陷入混乱,人们争相夺门而逃。王化贞早晨起床看书时,西将江朝栋冲进门大喊:“满城的人都跑光了!”王化贞吓得双腿颤抖,不知所措,而他所坐的马也被心腹将领偷走。他仓皇整理了四箱行李,用两头骆驼装载,自己则骑上江朝栋的马逃跑。到了城门,遭到乱兵阻拦,要将他绑起来,幸亏江朝栋及时赶到,持刀与乱兵搏斗,王化贞才得以逃脱。孙得功占据了广宁城,归降了敌军。这就是正月二十二日发生的事情。
广宁失守后,王化贞所招募的外省兵马四处抢劫,逃亡的士兵也加入其中,难民向西逃亡者十不存一,丢弃在路上的老人和孩子随处可见,踩踏致死的人接连不断。王化贞仅带着几个随从逃往闾阳边境,熊廷弼从右屯率军赶到,阻止了他继续前行。王化贞对着熊廷弼哭泣,熊廷弼看着他冷笑说:“你那六万军队要荡平辽阳,结果怎么样?”王化贞羞愧不已,随后与熊廷弼商量固守宁前一带的计划。熊廷弼回答:“已经太晚了,你不听我的劝告,执意要打,又不把广宁的兵力撤到振武,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现在军队已经溃败,谁还能守得住?只能尽可能保护百姓入关,不要成为敌人的战利品罢了。”于是熊廷弼整顿队伍向西行进,王化贞与宁前道官员张应吾殿后。由于敌军在东面无人追击,所以推进速度较慢。总督王象干逐一验证熊廷弼、王化贞等人身份后允许他们入关。
按察使方震儒在广宁时还躺在床上,听到辽东巡抚独自一人骑马逃跑的消息,也立即单骑逃走,监军牛维嚁、邢慎言紧随其后。高出、胡嘉栋、韩初命跟随辽东经略熊廷弼逃往关上,只有高邦佐一人在松山沐浴更衣,向西拜了两拜后自缢而死。他的仆人高厚也随他一同殉难。
译者注:1.原文中的“虎墩、免憨”应该系笔误,是当时的蒙古人姓名音译,正确的应为虎墩兔憨。明朝翻译蒙古人名字一向是故意歪曲、有意贬低,当时将林丹汗的蒙古名字“呼图克图汗”翻译为虎墩兔憨。
2.宁前,指明朝辽东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具体位置在辽西走廊的北部,大致包括今天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以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地区,是辽东地区的一个战略要地。
3.在广宁失守事件中,辽东经略熊廷弼与辽东巡抚王化贞在战略方针上存在严重分歧,王化贞盲目冒进战略与熊廷弼稳健防守策略之见的坚决矛盾,导致了广宁之战的惨败。当然,王化贞错估敌情以及前线将领孙得功的背叛,也是此次战败的重要因素。
而广宁失守后,明朝在辽东的防线彻底崩溃,无数军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官员们的恐慌与逃跑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混乱。熊廷弼虽有远见卓识,但未能说服王化贞,最终也只能无奈接受败局,带领残部撤退,保护百姓撤离战区。
广宁之败,揭示了明朝末期官僚体系内部的矛盾与腐败以及边防政策的缺失和指挥系统的混乱。王化贞等人在战事中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个人能力与品德的不足,更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和国家治理的失效。若当时王化贞能有效协调军事指挥,听取熊廷弼的稳健策略,或许能避免这次重大军事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