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道:“中原各地种茶叶的人更多了,再者说关中的南面种了很多茶树。”????玄奘面带笑容,问道:“还有人在对抗支教?”
“嗯,我也是听崇文馆的人说过,但不足为惧,支教经营了数十年,千年以来人们探寻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支教是最强大的方式,谁也不能阻挡。”
玄奘告别了王九思,准备继续往长安而去。
王九思道:“玄奘,你可以去渭北看看,东阳公主在渭北建设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医院,传闻有上千名医者给人们看病,你也可以去看看。”
玄奘只是点头,他牵着马离开了,并没有打算去渭北,而是径直去了长安。
风雪淹没了整座长安城,李承乾与爷爷坐在武德殿前。
李渊一次次让一旁的内侍念诵着葱岭大胜的捷报,他老人家裹着厚实的衣裳,道:“也不知二郎现在是什么心情。”
李承乾在爷爷的耳边大声道:“父皇会很高兴的。”
李渊听清了孙子的话语,笑呵呵道:“好呀,好呀,大唐万胜。”
李唐经营到第三代的手中,这个天下看起来更好了,奋进的唐人会塑造出一个强大的帝国。
李承乾又道:“高阳还说让稚奴他们带几个胡姬,来照顾爷爷。”
李渊冷哼道:“这个不晓事的丫头。”
李承乾面带着笑容,感受着此刻的宁静。
内侍脚步匆匆而来道:“陛下,京兆府的人与民部的人在中书省又打起来了。”
李承乾拿起茶碗,吩咐道:“让太医署准备好。”
“喏。”
“承乾啊。”李渊缓缓道:“近年来你对政事多有倦怠了。”
“爷爷,孙儿手下的能臣太多了,有些事不需要孙儿自己动手了。”
李渊面带笑容,闭上眼将身体的重量都放在了椅子上。
又有内侍匆匆而来道:“陛下,玄奘来了。”
李承乾道:“朕就在这里见他。”
“喏。”
穿着一身单薄僧袍的玄奘从风雪中而来,他一路走到武德殿前行礼道:“陛下。”
这一声陛下也不知道是对谁说的。
就当是连爷爷也称呼了。
李承乾道:“玄奘,说好的三年之约,你来晚了。”
玄奘的肩膀上有了些许积雪,他被内侍请到了武德殿的屋檐下,再一次行礼道:“望陛下恕罪,这天下大,三年看不尽。”
李承乾给他倒了一碗茶水,道:“这天下很大,一生都看不完,何止三年。”
玄奘颇为赞同地点头。
当年一别,时隔三年再见,玄奘注意到这位陛下看起来还是如二十岁出头的模样,看起来依旧很年轻,倒是下巴处的胡青更重了。
李承乾让人提着暖炉放在玄奘边上,一旁的爷爷闭着眼呼吸起伏,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
李承乾放低了声音,道:“远道而来,辛苦了,喝杯热茶。”
玄奘双手捧起茶碗,饮下一口,感受着温热的茶水流过脏腑,又缓缓将茶碗放下。
“朕不懂你们这些僧人,所以朕看不明白你。”
玄奘接着道:“愿为大唐祈福,用我的一生。”
李承乾道:“与朕说说,你出去这些年,都见到了什么。”
玄奘道:“见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见到了很多痴人,也看过了人间反复,够多了。”
话语声透露着疲惫,这三年来他游历中原一路东行过得很累,很疲惫。
“有些事想询问陛下。”
李承乾道:“你说。”
玄奘道:“为什么长安与洛阳乃至河北,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
李承乾解释道:“玄奘,你觉得朕说得清这些事吗?其实朕也没做什么,无非是一些不起眼的举措罢了,真的……算不上什么的。”
“陛下说不清?”
“说不清,你该去问问世人。”
玄奘释然一笑,又行礼道:“看来陛下不是痴人。”
“你问朕也是白问,史书上所写的种种都是人们的历史,与皇帝的关系并不大,不是吗?”
话锋一转,李承乾不想与他辨经,当初天竺数万僧人都辩不倒玄奘,倒不如不说了,言道:“好了,三年前你与朕约定,你东行看看人世间,若你回来了朕就将经书还给你,并且你要还俗,若你不回来,朕就当你死了。”
玄奘点头。
李承乾看着对方缓缓道:“现在朕让你还俗,这是朕的旨意。”
玄奘还是点头。
李承乾再道:“入朝为官,娶妻成家。”
玄奘依旧点头。
爷爷似乎是睡醒了,忽然咳嗽了一声。
李承乾回头看去,爷爷好像睡醒了,可依旧是闭着眼。
玄奘将僧衣解下,双手递上。
李渊忽然又清了清嗓子,终于睁开了眼,低声道:“好呀,还俗好。”
李承乾拿起他的僧衣,放入一旁的火炉中当场烧了。
玄奘安静地看着僧衣在火中烧尽。
李承乾对他道:“到鸿胪寺任职?”
玄奘摇头道:“能否,容许我辞行。”
见皇帝稍稍招手,内侍会意上前道:“陛下。”
李承乾道:“传朕旨意,布告天下,玄奘还俗了。”
内侍连忙行礼,“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