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赵括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在这华夏学院和儒家好好沟通一下,给儒家一点点暗示,其实自己刚刚的两句话,对于聪明的儒家名士已经足够。
无论是论道台上的李斯和张苍,还是下面的韩非,心中已经对赵王赵括这两句问话开始仔细的琢磨,对于这些不开眼的家伙,根本没有心情去搭理。
“论道不诛心,今日论道便到这里。”
就在这个时候,上卿荀况出现在厅堂的门口,大声打断了正在对赵王赵括咄咄逼人的几名士子。
上卿荀况的出现,让这些士子不敢在多言,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引起儒家的注意,在赵国取个功名,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敢多言。
赵括一看这个情况之下自己也无法继续在这里观看下去,不过自己想要说的话已经说了,自己提起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的目的,就是让华夏书院广收学员。
这个思想相信儒家的几位应该已经理解,教化于民最好的办法首先要让民众识字,开启民智。
目前赵国只有一个华夏书院这是远远不够的,至少需要几家书院,这样就会有对比,有竞争,建立起来一个氛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上卿,我有一个想法,邯郸可否在建立几家学院,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士子来我赵国,相互之间也会有比较,让天下士子看到我赵国对天下士子的重视。”
返回赵王宫的路上,赵括向身边的上卿蔡泽问道。
“王上,若是能够如此,至少赵国选拔人才上会有更多的选择,现在我赵国变法已经启动,所有新法已经准备完毕,即将公布,然则所需人才只能在华夏书院和赵国原有的臣子中选择,总是感觉不够用。”
上请蔡泽立刻回应,赵王赵括的这个想法,对于蔡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自己最近也是为人手感觉到郁闷,赵国变法的行动尽管很大程度上借鉴秦法。
但是在推广的速度上将会以雷霆之势出现,按照目前蔡泽和虞信的计划,所有赵法在赵国全国推广需要大批的人手,现在赵国最缺的就是人才。
“上卿,我看这个李斯就有着法家的倾向,法家一项都是各行其是,可以侧面提醒一下这位李斯在赵国邯郸建立一家法家学院,赵王室可以给予华夏书院等同的待遇,其他诸子百家也可效仿。”
赵括微微点头,以诸子百家各自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百家争鸣的教育体系,尽管在现在看有些超前,但的确可以吸引大量天下名士。
“诺!这件事我立刻去处理。”
上卿蔡泽立刻躬身施礼。
“还有,可以考虑一下墨家,让墨家也在邯郸建立一处学院,墨家的墨术我在沙丘宫有所见识,若能用在军队和农业上会大有作为。”
赵括继续向上卿蔡泽说道,对于墨家赵括一直没有忘记,如果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在邯郸,建立他十几家书院,那么以后邯郸的学术气息将远远超过稷下学宫,成为天下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