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姓以羊肉为家中常食,而羊肉烹饪,唐朝年间多以铜锅煮之。
韩素支起一口锅,在锅里加水,水滚之时放入羊肉和一些花椒。
羊肉的膻味很重,韩素记得前世自己常去的一家拉面馆店老板煮羊肉的时候就喜欢放些花椒或者胡萝卜片进去跟羊肉一起煮。
这样一来煮完的羊肉就可以彻底去除膻味。
韩素并没有在郭老头的厨房里头找到胡萝卜,问过几个厨子之后,他们也表示从未听闻过什么胡萝卜是何物。
韩素只知道胡萝卜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可能唐朝时候还没有传进来,又或者在这个年代胡萝卜并不叫这个名字。
不过倒也不影响,花椒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清水煮好的羊肉是没有味道的,将花椒从水里捞出来,不然吃羊肉的时候嘴里就会有一种麻麻的感觉。
在锅里放入面条,稍微煮一会就可以捞出来。
随后盛进几个事先备好的碗里,这些碗底放了不少调味品,唐朝的调味料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完善,但是也勉强够用。
葱蒜都在,有醋,面条盛进碗里,把碗底的酱料拌匀,再加上几大片的羊肉,葱花撒在上头,香气顿时就蔓延出来。
可惜……
韩素摇摇头,唐朝这时候没有盐,那种市面上唯一可以卖的粗盐不仅贵的吓人,而且还夹杂着一股子怪味。
这种盐给他他也未必敢吃。
不过这样的面条却依旧能让这些唐朝人把自己的舌头都吃下去。
没见到郭老头和那四个胖厨子一人抱着一碗拉面吃的热火朝天,面目狰狞的样子吗?
尤其是郭老头,那已经不算是在吃面了,简直就是在喝面,一筷子面吸到嘴里,也不多嚼两下,就这么顺着食道吞下去了。
一连“喝”了三大碗,郭老头这才好不容易放下手里的筷子,意犹未尽地打了个饱嗝,之后才擦了擦嘴边的油花,忍不住感慨。
“老夫自认年轻时候走遍大江南北,也算吃过大江南北,只是没想到南北美食相加,到头来也抵不上一碗拉面的好。”
“你那位创出拉面的师父,当真是世外高人。”
韩素闻言,也是尴尬一笑。
剥了两瓣蒜,就是开始自顾自埋头吃面。
心中无奈,其实自己哪有什么师父,要说有,那也是一千多年后的百度百科,或者就是大学门口的那家小餐馆,韩素的不少手艺都是从那学来的。
不过那里的厨子可不是什么白发老翁,而是一个四五十岁的秃头老男人。
韩素晃了晃脑袋,好多天没吃过拉面了,虽说调味品不全,但是这一顿他还是吃的有滋有味。
一口面条一口蒜,中国自古就有吃面不就蒜,味道少一半的说法。
只是因为大蒜特别开胃,而且配上面条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南方人吃不惯,那也是南北的气候差异,喜欢吃面条就蒜的还是北方人居多,因为北方偏冷,所以北方尤其爱吃辣椒和大蒜。
辣椒辣嘴,大蒜辣心。
冬天一碗热面条一口蒜能吃的人冰天雪地之下脱掉外衣,不是一个爽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韩素此刻十六七岁,正值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吃完一碗汤面又盛了一大碗,刚叉了两筷子顿时觉得身上出了一身的汗,打开门,发现外头雪已经停了,于是就索性端着面碗,穿过前堂,蹲在飘香院的门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