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自从唐朝开始的节度使制度以来,作奸犯科的都是掌握军权的节度使或者大将。所以吸取前面经验教训的赵匡胤,肯定要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位还记得南汉吧,当时北方大乱,文人士大夫跑南方的非常多。南汉采取了用文官治理地方,在乱糟糟的五代十国期间,南汉甭管皇帝咋样,起码地方官想反叛时候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靠光杆司令整合一些懒汉混混或者组织一帮农民,没能成事的。
结合大唐和南汉的实际例子,宋朝重用文人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赵匡胤本人对文人并不是那么看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一是皇宫大门也就是朱雀门,原来叫朱雀之门。一天赵匡胤和赵普经过朱雀门时候,太祖说朱雀门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赵普说这个之是助词,就为了好发音嘛。
没有这个之,不也一样吗?去掉!
从此,朱雀之门,就换成了朱雀门。
另一件事是这年科考,几位评卷子的经过商议,对于状元和榜眼人选不能确定,就交给皇上裁决。
赵匡胤接过来一看,一个叫赵昌言,一个叫王嗣宗。再看文章,可以说都非常有见地,确实难分高下。
别看老赵这时候已经将近半百的年龄,小孩脾气也上来了。说从来都说文武双全,讲究能文能武。你们俩既然从文笔上分不出高下,不如来一场摔跤分高低吧。
群臣一听,都乐出来了,心说人家是文人,皇上却让他们打架,这下可有热闹看了。反正闲着也是,群臣搬来板凳,切开西瓜,坐等看热闹呗。
赵昌言红着个脸,说皇上,我是文化人,那是有素质的,怎么能在朝堂上打架斗殴呢?
王嗣宗打断赵昌言,说既然皇上有旨,现在就来吧。
赵昌言一听也上了火,说难道我还能怕你不成。
王嗣宗手比较快,上去照着赵昌言脑门就干过来一拳。赵昌言一躲,这拳打在帽子上,赵昌言帽子可就掉了。
看热闹的大伙只觉得眼前一亮,原来赵昌言是个秃瓢,跟葛优陈佩斯差不多。众人无不乐的前仰后合。
王嗣宗赶紧说,皇上,我赢了,我把他帽子打掉啦!
乐不可支的太祖赵匡胤强忍住笑,说那就王嗣宗是状元,赵昌言是探花吧。
这个事可不是瞎编的,那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说法是把王嗣宗换成了陈识,具体是谁,过去一千年还多的事,只能算做历史迷案了。
其实俩人争状元探花没什么意义,都一样先下基层锻炼,都是派到地方做个县令。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匡胤对文人争名次并不那么看重,用这种小孩子的玩意决定名次,估计历史上也就这么一回了吧。
还有一次举行盛大宴会,也能显示出赵匡胤的肚量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