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心说只要有大概位置就好办,重赏了报信的,便带着大队,往绵山而来。
晋文公也留了个心眼,命令兵士将整个绵山先围起来,怕介子推不愿意相见,偷偷溜了。
接下来派人整个山里挨着搜查,什么尼姑庵和尚庙,山巅谷底问老道。挨个搜遍,却没发现介子推。
晋文公有点奇怪,按说在这山里,应该跑不掉啊。你介子推即使能跑,可耄耋之年的老娘没那么利索啊。
思来想去有了主意,命令山里所有人带着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什么的赶紧下山,马上要烧山。
依着晋文公的想法,这么大的一座山,随便找个洞躲起来,还真不好找。
如果放火一烧,即使你介子推想被烧死,可总不能让老娘也葬身火海吧。
不过晋文公也怕万一火势太大,造成想跑跑不掉,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按照逐步推进,总体可控的指导思想,分片区,分阶段网格化点火。另外在点火之前,为了防止误伤,必须得先喊几嗓子:大王派我来烧山,介子推赶紧出来见!
安排妥帖,正式开火。
哪知道烧了两三天,依然不见介子推母子。
晋文公前面是拍大腿想的主意,现在一拍脑袋,赶紧让灭火。
为啥?
他已经想到了,既然介子推不愿意见,即使放火也不会出来了。
果然,随后不久,就见介子推和老妈相拥而坐,已然气绝。
有人问了,烧山那么大的火,还不早就烧成灰了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烧成灰也认识?
其实火灾中,真正被火烧遇难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是烟熏以及高温窒息而死。所以介子推大概率属于后者,虽然死了却并不一定是被烧死的。
火焚绵山具体真假不去考证,反正以前的清明节只是踏青游玩,并没有扫墓这些项目。
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后,晋文公非常内疚,当时就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酒自然是重中之重。其中细节,不必一一赘述。
回去后晋文公还懊恼不已,下令在介子推死的这天,全国不准动火做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把介子推死时候跟前那棵树砍了一段,做成木屐,也就是塔拉板。后人对别人尊称‘足下’,就来源于此。
唐代以后,寒食节和清明节一前一后,慢慢的将两个节日并在了一块。出来踏青,兼顾扫墓,成了中国人的常态。
到宋代,清明节远比现在热闹,着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见一斑。
到这里,就必须要说一下城濮之战。
晋国的真正称霸之路,就是城濮之战奠定了基础。在这场战役中,晋国打败了楚国,也践行了当年面对楚成王时候承诺的退避三舍。
那么楚国是怎么称霸的呢?又有哪些精彩故事呢?
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