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赶过来的时候恰好听到这句话,支持道:“容蓁说的对,咱们这次教学会从严从谨。”
这话显然不是普通人能说的,来到这儿的学生连忙让开道路,有熟悉军医院的,立马和旁边的同伴解释陈玉华是谁,顺便拉起地上的几个人。
──万一陈主任误会她们欺负人了怎么办。
──至于解释,笑话,听陈主任说话就知道她和容蓁关系不一般,告诉她原委,不就等于告诉她自己不仅欺负了人,欺负的还是容蓁吗?
──谁让她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替容蓁说话,而是选择冷眼旁观呢?
因为这种奇怪的群众心理,等陈玉华走到门前准备讲话时,发现大家安静如鸡。
她也不在意,顺着容蓁的话往下说:“这次的学习机会是容蓁提供的,机会难得,不过大家更应该知道的是,这次的学习机会比你们想象的更难得。”
“杭市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和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加起来一万多人,只有你们这五十多人,拥有这次学习机会。”
“相关部门现在还在就这个事进行讨论,这么多人盯着看我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增加说服力,学习期间,我们会有一个额外的考试,筛选出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但拥有高中生实力的青年,在培训结束后,拿到医院和教育局提供的学习合格的证明……”
听到这里,众人心潮澎湃,发出激动的呼声。
动员结束后,叶容蓁只用开个门,剩下的工作都被其他人抢去了。
叶容蓁缀在后面,弯了弯眼睛,昨天跟玉华姨了解情况后,她看过资料,知道了一个特有名词──“赤脚医生”。
1965年,大夏有145万名卫生技术员,其中不到5%在公社,村里则为零,而农村使用的医疗资源和经费不到10%。
大领导知道后,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这些人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自此,卫生部根据指示,开始在广大农村建立健全医疗体系。
1968年,国级日报转载了一篇调查报告,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大领导看过文章后,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学习赤脚医生的热潮席卷全国。
这是基于当下国情的特殊产物。
叶容蓁意识到这个的同时,也发现了另一点,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到现在持续了五年,城里的青年都清楚下乡的情况,找各种理由躲避下乡,导致知青办的人很难完成指标。
这意味着知青办的人,会想方设法动员人们下乡。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领导越看重医学培训件事,就证明他们已经有了打算,等考试结束,绝对会安排这些人下乡!
她原本打算让那几个人拿到毕业证再去考试,考不上就面对必须下乡的局面,实现自己、知青办和乡村的三赢,现在看来不需要亲自操作了。
受过培训的知识青年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待遇,增加进城机会,减轻下乡的排斥心理;
知青办可以大力推动知识青年下乡,完成任务指标;教育局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卫生部门可以促进乡村医疗体系的建设;革委会可以提高政绩……
这是属于杭市的多方共赢。
唔,或许还有自己?
等人们开始学习,叶容蓁勾起嘴角,眼带笑意:“三三,这次我能拿到多少功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