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在一人系天下的封建社会,所谓的微服私访根本就是胡扯。朱祁镇成年之前更是别想着出宫了。
而城门楼上也只能看看灯光,热闹那是一个也别想看了,所以朱祁镇是万分无趣的看了半晌,然后挥了挥手吩咐王振“走了,没劲。”
过了十五,衙门陆陆续续的开始上班了,说起来这事儿,官员们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太祖他老人家放牛娃出身,身体素质那是杠杠的,对待工作那更是没得说,所以他就觉得他这个皇帝都每天累死累活的,你们这些大臣们还想有假期?所以太祖时期他老人家钦定,官员们只有大年初一,万圣节,皇后生日,这三天休息,后来又加了太子生日,一共四天假期,没错太祖时期官员们一年只有四天假期,这个万圣节也不是西方的节日,而是“万岁圣寿”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生日。太宗皇帝稍微好点,觉得用了一年了总要让歇歇的,所以将过年的假期加了两天,初一到初三,初四上班。仁宗皇帝最好了,直接大手一挥,歇到初十。宣宗皇帝更是给加到了十五。就这样大明的官员才有了,正月初一到十五这么一个长假,其他的时候么,嗯~就两天公休。也就是说大明的官员们到了如今,官方允许的假期只有十七天左右,正月初一到十五,皇帝生日,太皇太后和太后的生日(没有的就是皇后生日)。
而过了十五,各大衙门都要开衙,年号自然就进入了正统元年。都说新年新气象,可是毕竟刚刚休完假回来,自然就显得有些懒洋洋的。
等到这个劲儿缓过来了,也就马上进入二月了。
这正月的下半月就一件事儿,朝廷下令,京营在北京附近屯田耕种。
对于这事儿,朱祁镇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朱祁镇终于见到了于谦,或者说接触了于谦,而于谦履行讲官职责的第一天就告诉了朱祁镇,天下卫所已然是逃亡大半,纸面上的确是三百万卫所兵,可实际上,已经逃亡一百二十万有余了,朱祁镇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杀人的冲动,虽然说卫所逃兵那是因为这个制度的确有其不合理性,再加上从太祖起到如今的陈陈相因。
可是朱祁镇还是有些忍不住,再加上朝廷让京营屯种。他真的对卫所兵战斗力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朱祁镇是真的没想到卫所制竟然会败坏至此,在他的印象中,历史上卫所制的彻底败坏是在嘉靖时期,正统年间卫所兵应该还有着极强的战斗力的,就比如备倭兵,历史上留学生留学后,于谦就是靠着这群备倭兵愣是让也先在北京城下折戟沉沙,败退而去的。
可是现如今听了于谦的话,朱祁镇真有一种难以想象之感,这仁宣之治表象之下,竟然要盖着如此多的大坑,太祖您老人家可真会给后世子孙找事情啊,还有太宗皇帝,这功劳簿里面也有他的一份。
而且朱祁镇绝对不信下面会把真实数据实打实的报给杨士奇,里面定然还有折扣。在朱祁镇的想法里这卫所兵怕是已经逃亡过半了。
如此一来能够称得上战力的就只有京营了。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武力保证了,或者说这已经是他朱祁镇心里最后的武力倚仗了。
可是呢,朝廷一声令下,就要让这群精锐,屯种。一旦他们用惯了锄头,还真的能再拿起刀枪吗?
反正朱祁镇是不看好的,朝廷财政有问题不假,可也不会窘迫到如此地步吧?
看来,卫所制改革势在必行了啊。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搞定卫所制。朱祁镇暗暗决定。
不过如今只能先听听“时人之策”才是正解,所以朱祁镇对着于谦问道“于先生,在这事上,可有什么教训吗?”
于谦回道“臣愚钝,不敢妄言,不过王本兵却有意以募兵代屯兵。”
朱祁镇想了想继续问“钱呢?该从何处出呢?”
于谦也是一时语塞,他毕竟不是专业教书的,所以只能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苦笑“我宁愿不英明。”然后接着道“太祖高皇帝,建立卫所制,其本意乃是不费一钱而养兵百万,为此更是允许各卫所占有天下良田八有其一,甚至更多;若是将其集中起来,怕是有两个省那么大,如此大的一笔田税,太祖他老人家说不要就不要了,为的不就是养兵以御敌?可如今才过去了多少年?卫所竟已经败坏至此,若是募兵,朝廷又要额外支出一笔募兵费,那这群卫所兵还要他们干什么?白白靡费粮食?也怪不得朝廷不堪重负之下,令京营屯种了。”
说罢,收起烦心,对着于谦道“先生,随朕走走,也当是散散心吧。”
于谦躬身一礼,算是同意了,然后就跟着朱祁镇一起出宫向着西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