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床位都满了,是领导帮忙协调才找着一个急诊床位住着,十几个孩子在一起的大房间,闷热难耐。
护士交待只能一个家属陪着,另一个家属可以在病房外等着如果有事可以换着陪。
航林说他陪,但路瑶实在不放心,孩子现在最需要妈妈的时候,航林基本没怎么带过孩子,更别提照顾生病中的幼儿了。
路瑶看孩子睡着了,也不需要两个人在一块煎熬了,让航林回去。
航林说工地上晚上有事,不需要他的话,他就去工地了。
路瑶让航林把考研的书送上来,她想趁孩子睡觉时看会书。
护士过来换针时看到路瑶在看英文书,说了一句:“老师,您是在看文献吗,真不容易啊。”
有时候不相干的人的一句话,也能成为一个人继续努力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路瑶仿佛看到了自己考研成功后,也像医院的年轻大夫一样去看文献写文章。那种感觉是一种质的飞跃,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
她拿着英文讲义在认真看着,全然没有发觉其他病床的家属向她投来佩服的目光。
半夜十一点钟,孩子麻药劲过了,一睁眼看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妈妈在床尾看书,他没能第一时间看到妈妈,手上又扎着留置针打着吊针,难受加害怕让他大哭起来。
路瑶看到孩子醒了,赶紧过去哄:“宝宝醒了呀,妈妈在这不怕不怕哦。”
孩子见了妈妈一个劲地要抱,路瑶没办法只能一手抱起孩子,一手举起了吊针,在病房里来回走动。
病房可走动的空间不过十几步,但孩子的哭闹,闷热的环境,和焦躁的心让路瑶感到每一步都那样艰难。
旁边床的一个孩子妈妈看不下去了,要帮她拿下吊针,路瑶谢绝了,因为床上的孩子也需要妈妈。
况且,她的孩子只能自己来照顾。